文档介绍:绿色建筑与未来城市发展
一、概论:
1、什么是绿色建筑?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1、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前景及意义。
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五、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的解决方法。
六、联创节能参与绿色建筑发展。
七、淄博地区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意义及建议。
八、城市绿色建筑样板赏析。
一、概论: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在中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自然资源却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持续恶化。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高潮。
、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
“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绿色建筑是最重要的应对领域;在实现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的征途上,绿色建筑肩负重任;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进程中,绿色建筑将作出重大贡献。
能源消耗的3大板块分别是工业、交通和建筑。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而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26%,交通能耗为10%,工业占60%至70%。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工业能耗占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降到三分之一左右,而建筑和交通能耗将会进一步上升。欧盟的测算标准表明,建筑全过程对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方面:能源为50%,水资源为42%,原材料为50%,耕地为48%;污染方面:空气污染为50%,温室气体排放为42%,水污染为50%,固体废物为48%,氟氯化物为50%。可以看出,建筑全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等量的污染和排放。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战场之一。绿色建筑因其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
“四节一环保”特征,是当前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阿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