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南京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京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doc

上传人:aideliliang128 2018/6/5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京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京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作者: 麦文发自南京
1960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的严介和,1977年考上当地的一所师范大学。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到当地一家生产水泥的国企当临时工。6个月后,这家工厂公开竞聘厂长,严介和通过竞标成为这家企业的厂长。
1992年他租赁了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注册成立了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随后,他凭借南京绕城公路工程“指令性分包”3000万元的项目,赚了800万元。
1995年,严介和出资4000万元,组建了太平洋建设集团,先后参与沪宁高速、京沪高速、南京新机场以及江阴长江大桥、南京地铁等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2001年,严介和开始大量采取BT模式(建设-移交)运作基建项目。严介和开始瞄准改制中的国企。
2002年,严介和打包收购了包括上市公司*ST纵横等31家近40亿元资产的国有亏损企业,当年太平洋建设集团年产值达到20亿元。
2003年太平洋建设集团发展速度1300%,2004年速度500%,严介和的个人资产也迅猛膨胀。
一位号称拥有125亿元资产的胡润中国富豪榜的第二富豪,一家号称拥有2700亿元市政基础设施订单、27家亏损国有企业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下称“太平洋建设”),严介和的“太平洋系”似乎很庞大。
然而,《第一财经日报》在南京调查发现,太平洋建设2004年的营业收入仅19亿元,资产总额只有10亿元,净资产不到8亿元,税后利润则不到3亿元。
用太平洋建设规模不大的资金链去承载2700亿元的订单,并不轻松。2004年底,太平洋建设只有60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第一财经日报》从一位5月份离开太平洋建设的中层人士获悉,严介和收购的部分子公司有半年甚至连发工资都难以为继。太平洋建设宣传部的郭部长对此也并不讳言,称这是部分子公司的现象,不会波及到集团。
严氏帝国
在南京,只要和出租车司机说去太平洋建设大厦,司机就会非常爽快地把车开到五台山一号的大楼前。楼前硕大的五字牌匾——太平洋建设。
出租车司机说,这座32层的大楼都是严介和老板的,这座大楼的一到二层,就是南京闻名的江苏红商务俱乐部,南京人笑称为“花钱进不去,进去不花钱”。太平洋建设内部员工透露,该俱乐部和全南京唯一的一辆9米长的凯迪拉克通常被严介和用来接待来此谈判的人士。
在大楼的右边,记者发现了这座大楼的另一个名称——丰汇大厦;左边则是太平洋建设员工进出的小门。这座大楼真的属于严介和与太平洋建设?
事实上,严介和只花了每年100万元、9年期限的条件租赁了丰汇大厦其中的四层楼。《第一财经日报》获得了严介和的租房协议,写字楼的所有权并不属于集团,而属于太平洋建设的股东之一——张万俊个人。张万俊2003年9月23日向南京丰汇房地产公司购买了这四层写字楼。严介和这位胡润中国百富榜中的榜眼富豪,从1995年发迹开始一直未购置自己的办公楼。
按照太平洋建设公开的资料,该公司2004年规模以上工程项目数比2003年翻了三番,在手订单1100多亿元。截至目前,严介和号称手上已有了近2700亿元的订单,基本完成了对全国13个重点城市的战略布局。2700亿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20个北方中等城市一年的GDP。
严介和的解释是,公司自2001年起大量采取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目前已有总额约2700亿元基建合同,集团的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