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北京市十二五工业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市十二五工业规划.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6/7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市十二五工业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布局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布局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布局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历程
(二)存在问题
(三)形势要求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规范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力促产业集聚园区化
(二)加强配套服务与政策调控,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
(三)实施增量控制与腾笼换鸟,促进用地开发集约化
(四)鼓励产业布局的统筹联动,实现功能配置协同化
四、布局指引
(一)北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二)南部——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区
(三)东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西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五)生态涵养区——都市绿色产业发展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二)完善用地管理
(三)健全法规标准
(四)强化资金引导
序言
“十一五”时期,本市工业围绕“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方向,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布局实现稳步优化。“十二五”时期,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做强二产”要求,促进产业集约、集聚、高端发展,促进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我委在深入调研分析产业布局现状问题基础上,编制形成《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布局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全市工业布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优化安排及保障措施,为本市产业布局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本规划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功能区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编制。
规划实施年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了从1986年的336亿元到2010年突破13000亿元的快速发展,现代制造业经历了在城区集中、向郊区延伸、向以开发区等园区集聚分布的阶段性变化,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工业发展空间体系。
1、工业空间集聚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发展形成了以市级以上开发区及重点产业基地为核心、镇村产业基地作为外围补充的空间承载体系,已建成投产工业用地总面积由2003年的约250平方公里增长到2010年的300平方公里以上。
一是重点开发区与产业基地工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16个市级经济开发区以及燕化基地、首钢基地、顺义汽车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60%以上。形成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临空经济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燕房合作产业基地、石景山首钢工业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为载体,形成了三个产值500亿元的产业聚集区;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雁栖经济开发区、兴谷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形成了一批百亿级的产业基地。
二是镇村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进展。积极推进产业的纵深发展,在各乡镇形成了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配套、生物医药、印刷包装等一批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集聚区。到2010年底,54个市级农民就业基地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