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单设计
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1、能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三首古诗。
2、找出三首古诗词中的多音字,确定在本课中的读音,并用多音字组词。
3、通过看注解、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并把不理解的诗句摘在下面。
4、读读记记《词语手册》中的“积少成多”中的词语和诗句,完成“举一反三”练习。
第二课时
1、读完了三首古诗词,我发现它们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主题: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自( )朝诗人( )的《泊船瓜洲》。其中“绿”的意思是( )。“还”的意思是( ),全诗的意思。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句诗出自( )朝诗人( )的《秋思》,在诗人的眼中,乡愁犹如( )。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看到
4、积累思乡的古诗两到三首,小组内交流背诵。
第(1 ) 课时教学预设
动态修改或反思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二、学习单检查反馈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解决不懂的字词。
:“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
《泊船瓜洲》。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
(3)还原诗境,感情朗读。
(4)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
《秋思》。
(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深入体会。
(2)自由朗读体会。
(3)交流汇报,扣住“见秋风”“意万重”深化对诗文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五、对比梳理,整体朗读。
: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