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阶段物料需求计划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RP管理思想借助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展成为有效的管理方法。
MRP系统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
一是生产计划是可行的,即假定有足够的设备、人力、资金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
二是假设物料采购计划是可行的,既有足够的供货能力和运输能力保证完成物料供应。
第二阶段闭环式的MRP
能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使计划与能力相平衡,后来的研究者在70年代,在MRP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使系统具有生产计划与能力平衡的过程, 产生了闭环式的MRP,它能适应主生产计划的改变,也能适应现场情况的变化。
闭环式的MRP引出的问题?
闭环MRP系统中的生产计划的确反映了实际情况,为什么不能进而用货币单位来表示销售及经营情况?(开始引入了成本核算、经营规划子系统。)
第三阶段 MRPII
三、 80年代发展了MRPII(), MRPII在闭环MRP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营计划、销售、成本核算、技术管理等内容,构成了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制造资源计划。
这时企业资源不仅是材料,人力、资金、设备和时间也被看成企业资源,并加以控制。
MRPⅡ的工作原理
MRPⅡ中,计划从粗到细,从一般到具体,分成五个层次:
第一层:企业的经营计划
第二层:生产计划大纲
第三层:主生产计划
第四层:物料需求计划
第五层:车间作业计划
五个层次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生产管理中三个共同问题:
(1)确定生产目标
(2)确定生产所需的资源
(3)缩小能力需求与可用能力的差距
第一层:企业的经营计划
企业的经营计划是计划的最高层次,使企业总目标的具体体现。
在这一计划中,企业的最高决策层根据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国家发展规划政策、企业资源能力和历史状况、竞争对手情况等有关信息,制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即确定在未来2—7年中,企业产品品种、市场份额、产品年销售额、年利润、生产率等。
第一层企业的经营计划是以下各层计划的基础。
第二层:生产计划大纲
生产计划大纲的任务是根据经营规划,确定未来1—3年内,每年、每月生产多少产品和需要的资源。
第三层: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以生产计划大纲为依据,把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分布于每一时间段上,并在生产计划和可用能力之间做出平衡。
第四层: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计算零部件和材料的需求数量及时间,确定自制件的制造订单下达日期,并对可用资源与资源需求作进一步的平衡。
第五层:车间作业计划
车间作业计划则根据MRP生成的零部件生产计划编制工序排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