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日期: 执教:李锦艳
课题
《神奇的机器人》
教时
1
教
学
目
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掌握“骋”“弋”的字形,读准字音,理解、积累“大显身手、用武之地、才华横溢、披星戴月、能歌善舞、驰骋万里、耕云播雨”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并理解、感悟机器人的神奇,科学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3、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重点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写法,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2、自学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难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交流知识信息。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1、出示机器人的图片, 大家看,这是什么?
2、机器人到底是什么呢?
出示句子,生齐读。
(机器人是具有一定智能的机器,它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按照人的指令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因而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4、揭题:机器人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本领呢?《神奇的机器人》这一课,将带领我们走进机器人的世界,感受机器人的神奇。
1、复习导入。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也是一篇说明文。上学期我们学过哪几篇说明文?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交流感受。
学生齐读。
小组赛读。
齐读课题。
通过直观的图片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研读课文
2、说明文常常从几个方面运用举例、列数字等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的。
3、看看这篇课文从哪几方面、运用什么方法把机器人的神奇介绍清楚的?
(1)布置自读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随文质疑。
5、小结:
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从宇宙、海洋、工矿、农村、社会这五个方面,把机器人的神奇表现介绍清楚了。
板书:宇宙、海洋、工矿、农村、社会
1、学习机器人的功能和用途。
(1)默读2——6小节。
四人小组学习、并完成:
在什么地方神奇的表现
在茫茫宇宙探测生命迹象
在浩瀚的海洋探宝藏、擒油龙、找黑匣子
在工矿电焊、万能油漆等
在农村种植树木、灌溉田野等
在社会成为棋坛怪杰、书画大师等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指导朗读。
通过学生的交流,明白什么是“探宝藏、擒油龙、找黑匣”,
(2)怎样写出它的神奇?
运用举例的方法、先总后分、先分后总
学生回顾课文
学生回答:
(《太阳》、《空气中的流浪汉》)
学生做记录。
学生自学。
学生倾听。
学生默读。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问题。
分小组朗读
指名回答
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温故而知新,以旧知引入新课的学习。
让孩子知道常用的说明方法。
默读有利于孩子思考问题,同时这个环节培养孩子合作探究的精神。
明确写作方法,为学生写作文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