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通江县庭园水保规划与生态建设探索�
马胜荣�
单位:通江县水土保持办公室�地址:四川省通江县诺江镇观音阁街�号�
邮政编码:����
· 简介:本文介绍了通江县庭园水保规划的发展、庭园水
保生态规划的内容与原则。��
· 关键字:庭园水保规划,农村,生态建设���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北纬�°�′~�°�′,
东经��°�′~��°�′之间,幅员����。�全县辖
�个乡(镇)��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
人口��万人,境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有河流溪沟��
条,汇流面积�����。县境水系呈网状发育,河谷溪沟密
布,通江县多年平均降雨量����,实测��最大降雨量
����。�
一、通江县庭园水保规划的发展�
从“长治”工程开始起通江县水土保持治理主要采用生
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耕措施三种方式,近年来通江县经济
社会水平逐渐向前发展,生产力得到提高,原有的一些农业
生产方式逐渐被放弃,全县普遍使用农药化肥进行耕作,造
成全县农田有机质减少、面源污染增加、土壤板结严重等现
象使全县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化肥施用和村
庄的人、畜、家禽粪便随坡面径流而进入水体,构成了农村
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主要伴随暴雨后的地表径流
产生,进一步产生了河流的富营养化。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
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探索新的治
理模式成为各级水保人最迫切的时代要求,我县庭园水保建
设是从��年农发水保正式开始进行探索,经过几年的实
践,我们认为把建设庭园水保规划融入到全县生态建设和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庭园水保规划的探索�
我县庭园水保规划主要遵循了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
境,彰显庭园水保的魅力,形成具有川北民居风情的原则。
庭园水保规划既要体现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治理水土
流失,还能体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功能。通过庭园水保规
划,使根据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得到可持续
性发展和永序利用。�
在庭园水保规划中,我们尽可能做到与当地生态环境建
设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相一致。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各地人文、地貌、气候与生物等自然生态环境会逐渐
相适宜,庭园水保就是这一适应过程的新产物,它是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是土地优化利用的产物,是在治理水土流失过
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物。�
三、庭园水保规划的差异性�
基于全县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生态环境状况的差异,庭
园水保规划也有所侧重。在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高,
自然资源条件也相对比较优越的县城周边地区,庭园水保规
划较为注重生态保护及美学观光价值。对应于旅游业中人们
“回归自然”的要求,庭园水保生态规划中设计一些富有特
色的观光农业模式。庭园水保生态规划的经验核心是通过保
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户居住地附
近的地块空间结构得到调整,形成吸引城市居民的特色乡村
生态旅游。达到以治理水土流失来实现生态保护的目的,通
过庭园水保规划,改善农民住居环境来发挥其观赏功能,建
设经果园、蓄水池、道路、水沟,来打造乡村休闲旅游。�
在人口众多,生态负荷重的乡村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