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计算机教研组时红玲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
教材分析
这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材(2004版)第四章第3节中的内容。
从教材的结构上看,本节课的内容一是公式,二是函数,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贯穿其中,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前面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又是前面内容的完善和深层次发展,环环紧扣。
从地位上看,它是国家一级考试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与EXCEL前面所讲的单元格地址紧密联系,又是它的延续;另一方面,对于整个EXCEL的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个基础。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运算都可以通过EXCEL的公式和函数来解决,实用性很强。
(二)教学目标
由于本节课内容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依据教材分析和大纲要求,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概念。
(2)技能目标:
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大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公式的使用
EXCEL中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
常用函数的使用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于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理解与引用有一定难度,容易出错,而且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公式与函数的正确运算,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概念与引用
二、说教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现创新教育所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法上以任务作为驱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即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设问法——在公式等知识点的讲解时,安排不同的任务,增强感性认识,并以问题贯穿始终,激发学习兴趣。
、图示说明法、探究法、演示讲解法——公式采用自学法,相对地址采用图示说明法,绝对地址采用探究法,函数采用演示讲解法,其中贯穿讨论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知识点由设问一个个引出,没有形成系统,也没有高度概括,讲完公式与函数时都要归纳一下前面的知识点,理清学生思路,形成知识脉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依据不同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将上述教学方法灵活适宜地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说学法
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对于老师所展示的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印象深刻,学习兴趣也非常浓厚。抓住这一有利因素,根据“实践是知识的源泉”这一方法论,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试着自己去探索,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对比、分析法——在对相对地址概念的教学中,诱导学生观察复制后的公式有何变化,再与源公式进行比较,分析EXCEL是如何
根据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