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小学语文组姓名:陈黎黎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篇寓言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篇寓言故事还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童话寓言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接触了不少了,他们想读、乐学,而且他们有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基础,能够自己预习课文,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初步的阅读与分析。
但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动作的几个词语以及它最后为什么消失的原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学生要通过文中的对话领悟人物的内心,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奚落、谦虚、恼怒、懦弱、轻蔑、相提并论、争辩、和睦相处、羞耻、流逝、朴素”等词义。
能力目标: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五、说教法学法
现代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贯彻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合作式原则,运用十分恰当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根据本课目标和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小组合作讨论式,表演式等方法。具体来说,我以
“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探究文本的能力。其次,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与适当的鼓励,因为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并且,运用表演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