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Yuken印度公司的精益生产之路
    Yuken公司于1976年在印度成立,其主要产品为水利设备,如工业用水泵、移动应用设备、水压阀、移动阀门以及为满足特定的消费者需求而制作的完整的水利系统。公司在印度拥有220名职员,并且在印度各地都设有办事处,44个经销商遍布在全国31个城市。从1998到2000年期间,公司收入急剧下降,为了扭转趋势,公司于2000年引进了Kanban系统,从而开始将企业向精益方向转型。之后又与SoftBrands公司合作,把DemandStream与企业现有的、定制开发的ERP系统完全集成,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从1998到2000年期间,公司收入出现急剧下降的势头,经过调查,公司发现收益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存在大量未使用的成品库存积压,因此公司于2000年决定引进精益生产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精益化生产方式理顺了生产流程并给公司带来了希望。这个项目包括从消费者的观点明确产品价值,确定价值流(确定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所包含过程的顺序),作出价值流程图,采用拉式管理系统(避免过量生产)尽力达到理想化的程度。项目达到的目标是以最合理的价格和最少的花费来满足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以及他什么时候需要该产品。
为了向精益生产转型,公司又引进了采用准时化生产(JIT)概念的Kanban系统。在这个看板系统中有3个主要的库存管理系统:CONWIP,双箱系统和固定时间数量可变的系统。在CONWIP系统中(在制品连续工作),托盘作为Kanban使用。每个装有生产用备件的托盘都有唯一的标号,并且能够通过其上薄片状的条形码标签以及部品图片来识别。当托盘准备移到下一个操作工位时,使用一个包含所有托盘标记号的表单来识别将被移动的托盘。通过扫描托盘标记号条形码,系统能够识别当前和下一个操作工位所需的生产材料。在双箱系统中,包含生产上用的零部件的2个箱子按上下放置,安放在在生产区域内。一旦有必要,系统将从上部的存货箱中抽取生产所需的材料。当上部的存货箱用空后,将去掉下部存货箱的条形编码的塑料槽,并且将2个存货分格的位置调换以便将空的存货分格放到下面。被去掉条形码的标签经过扫描后,将立即生成2个传票:一个是调度供应商的通知传票,另外一个传票贴在塑料槽上并将其放入空的存货分格中。供应商反过来将调度传票和派遣卡贴在一起。通过扫描条形码,系统能够检查库存部品,也能生成所需的材料清单。结果双存货分格系统接收的材料将放入下面的存货分格,并将标签放回到塑料槽上。固定时间的数量可变的系统(FTVQ)用于提前期长的部件,例如进口件。每月接收部件库存情况应填写在记录卡中。由于补充进口部件可能要花费3-4个月的时间,所以在部件消耗前一个月就应下达订单。
由于精益生产和Kanban系统的引入,Yuken印度公司的库存花费从 2000年的2200万卢比下降到2003年300万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