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应急处置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急处置措施.doc

上传人:aishangni990 2018/6/15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急处置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概述
突发环境事件处理的总体思路: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专家指导,科学处置。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及施设,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监察等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常见突发性环境应急事件的现场处理措施
一、现场处置基本程序
1、到达现场后,首先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本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和救治工作
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
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及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及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疾病的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形成初步印象,确定污染种类。
化学性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化学性中毒;生物性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化学性与生物性混合污染,其健康危害同时包括急性中毒和急性传染病等。
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掌握健康危害特点及相关因素;污染源调查,了解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环境监测;生物材料检测;照相、摄像、录音,做好监督文书等有关记录。
提出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置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向现场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
二、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1、确认污染物危害与毒性
通过初步判断与监测分析,确认污染物及其危害与毒性,按照污染源排查程序,确定与切断污染源,并对同类污染源进行限排、禁排。
2、确定饮用水源取水口基本情况
确认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及服务人口、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设施管理部门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
3、确定地下水取水情况
确认地下水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4、立即通知
立即通知下游可能受到突发水污染事件影响的对象,特别是可能受到影响的取水口,以便及时争取防备措施
5、监测与扩散规律分析
根据各断面污染物监测浓度值、水流速度等,计算水体中污染的总量及各断面通量,预测预报出污染带前锋到达时间、污染峰值及出现时间、可能超标天数等污染态势,以便采取各种应急措施。
6、处置措施
污染物的分段阻隔,消减,逐渐稀释,同时,启动自来水厂应急工程或备用水源。
三、毒气泄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基本处置原则
相关部门接到毒气事故报警后,必须携带足够的氧气、空气呼吸器及其它特种防毒器具,并在人员、车辆、个人防护装备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救援的同时应该迅速查明毒源,划定警戒区域,遵循
“救人第一”的原则,积极抢救已中毒人员,疏散受毒气威胁的群众。
处置措施
大多的毒气事故,都是因为毒气泄漏而造成的。消防人员可与事故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关闭阀门、修补容器、管道等方法,阻止毒气从管道、容器、设备的裂缝处继续外泄。同时对己泄漏出来的毒气必须及时进行洗消。
1、控制污染源
抢修设备与消除污染相结合。抢修设备旨在控制污染源,抢修愈早受污染面积愈小。在抢修区域,直接对泄漏点或泄露部位洗消,构成空间除污网,为抢修设备起到掩护作用。
2、确定污染范围
做好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及时查明泄漏源的种类、数量和扩散区域。明确污染边界,确定洗消量
3、严防污染扩散
利用就便器材与消防专业装备器材相结合。对毒气事故的污染清除,专业器材具有效率高、处理快的明显优势,但目前装备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实际应用,所以必须充分发挥企业救援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扩散。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四种:
堵。用针对性的材料封闭下水道,截断有毒物质外流造成污染
撒。可用具有中和作用的酸性和碱性粉末抛撒在泄漏地点的周围,使之发生中和反应,降低危害程度
喷。用酸碱中和原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