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2011年高考研讨会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1年高考研讨会总结.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6/16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1年高考研讨会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1年高考研讨会总结
2011年10月14日至10月16日,受学校委培,我在兰州参加了“全省2010年高考备考研讨会暨新课程高考命题分析培训会”,研讨会语文会场设在在兰州三中,天津市和平区语文教研员、国家级骨干教师于静贤和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涂胜荣分别做了报告。现将报告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新课改、语文教学、语文高考
于静贤老师是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论”的追随者和执行者,培训会上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和教研经验,主要分析了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基本体系,以及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以适应高考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要求。
于老师的主要观点有:
语文老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学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高考中学生作文的不到高分的原因之一就是句子写得太长,阅卷人一时半会抓不住所要表达的意思。作文训练倡导海明威式的写作,“新闻体”写作。语言分是学生作文得分的主要方面,平时要加强长句改短句的练****br/>语文课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用工具能解决的事情最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教师要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方法。用教材教会学生学****语文的方法。语文从本质上讲是不用教的,教师要消除“我不教学生就不会”的错误思想。
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审美的空间。教会学生真读书,真写作,真思考,真欣赏。
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提问学生,每节课提问十个以上的学生。
语文学****就是****惯的培养,这种****惯就叫“积累”,教师要给学生的学****做出规划,要让学生准备不同的积累本。
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写作能力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留下痕迹,这是新课程很重要的一个理念。
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远不及理科那样明显,教学中一定要引入时间观念,否则,其时效性就值得怀疑。
在讲到新课程改革试卷的时候,于老师说:“选考题和探究题是新课程卷的基本特征。”这和我们所熟悉的新课改首批实验省之一的宁夏模式差不多。
在讲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于老师强调:“教师备课,要朝着一本书的样子写教案,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侧面做深入的研究,出成绩就快些。力争让你的教案成为有用的书稿,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可惜,我们多数老师这种意识很淡薄,有事当然是能力不足。”
在讲到三维目标的落实时,于老师说:“目标要具体到点,要注意课标中的一系列关于目标的动词,目标大而空是会贻误大事的。”他举例说“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的在教师教案中很常见的所谓目标其实不是目标,它是语文教学一贯秉承的传统,再比如德育目标,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见机行事,润物无声地实现的,不是每节课都有,也不是写在教案上就实现了的,更不是教师在哪里专门进行说教的。
在新课程的教学上,于老师强调:“同一篇课文放在不同的单元,其教法就不一样,因为单元教学目标是不同的。”他以必修一第二单元为例,说:“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勾玄提要的阅读方法’,那么,这个单元的《烛之武退秦师》该如何教?是不是依旧讲字词讲翻译?单元教学目标如何实现?如何教会学生勾玄提要的阅读方法?”
关于新课程的高考,于老师贯穿适中的观点就是平时的教学扎实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就上去了,考试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只关注知识,不关注能力培养的教学,是不是应该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