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与砂岩相比,杂基的粒度上限有所增高,常为细、粉砂和粘土物质;多钙质、泥质。
胶结物常见二氧硅质、方解石、铁质胶结物。
常见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及均匀块状层理。另外,砾石排列常有较强的规律性,最大扁平面常向源倾斜,彼此叠覆,称叠瓦状构造。
砾岩成因多样,分布广泛,在磨拉石建造沉积-火山岩建造中厚度巨大。除此之外,常呈夹层、薄层或透镜体存在,是推断陆源区位置和性质最可靠的直接资料。
砾岩是磨拉石建造和沉积-火山岩建造中最为特征的岩石,可以形成厚度巨大的砾岩岩系。
沉积建造----与一定地质构造环境相联系,在较大地区稳定形成的岩相共生组合称为沉积建造(张宗命等,1982)。
磨拉石建造----主要由砾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等粗碎屑岩组成。在空间位置上分布于地槽褶皱带外缘的边缘坳陷或山前坳陷。
复理石建造----是一种巨厚的、韵律性沉积建造。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石在剖面上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绝大多数是比较规则的单调的砂岩和泥(页岩)互层。是地槽内的复理石沉积是一种多期阵发性浊流沉积。
3
一、根据砾石圆度的分类
首先根据砾石的圆度,可把砾岩划分为两个基本大类:
: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
: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
砾岩一般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而角砾岩除了沉积成因的以外,还可以由构造作用、火山作用、化学作用生成的。在地质分布上,砾岩比角砾岩常见,而且可以呈巨厚层出现;角砾岩厚度不大,但具有更明显的成因意义,砾岩和角砾岩之间存在着过渡的岩石类型。
二、砾岩分类
二、根据砾石大小的分类
根据砾石的大小,可把砾岩分为四类:
细砾岩:砾石直径为 2~10mm;
中砾岩:砾石直径为 1~10cm
粗砾岩:砾石直径为 10~100 cm;
巨砾岩:砾石直径>l00 cm;
与岩石中碎屑颗粒大小不一致时,可采用三级命名法命名。
如某砾岩,细砾石78%;中砾石18%;粗砾4%。按三级命名原则命名为:含中砾细砾岩。
三、根据砾石成分的分类
根据砾石的成分,可以把砾岩划分为两类: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较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它代表改造作用比较彻底的产物。一般分布于地形平缓的滨岸地带。
复成分砾岩: 砾石成分复杂,有时在一种砾岩中可含十几种不同成分的砾石,各种类型的砾石都不超过50% 。砾石抵抗风化能力不强,分选通常不好,磨圆度不高,它们多沿山区呈带状分布,厚度变化大,为母岩迅速破坏和迅速堆积的产物。
四、根据砾岩在剖面中位置分类
砾岩在地质剖面中的位置,即砾岩与相邻岩层尤其是下伏岩层的接触关系,具有很大的地质意义。根据这种关系可能把砾岩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
l、底砾岩:
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蚀面之上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为海进的开始阶段产物。
这种砾岩成分一般比较简单,稳定性高的坚硬砾石较多,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主要是砂质一粉砂质成分,多为硅质或钙质胶结。是经历了长距离搬运改造的产物。通常分布范围广而厚度较小。
2、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在其砾石成分中可有或多或少的不稳定岩屑,如石灰岩、粘土岩及弱胶结的粉砂岩等岩屑,磨圆度差,杂基成分复杂;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
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在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石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
这种成因的砾石确切地讲应属于内碎屑,故又称为同生砾岩。
由于形成这种碎屑的作用常很局限,所以砾石成分单一,未经搬运或搬运距离很短,只有轻微磨损,并一般限于单一的沉积环境内,厚度通常几厘米,最大可到l~2m。 层内砾岩在碳酸盐岩中分布普遍,如我国北方寒武系和奥陶系中的竹叶状砾屑石灰岩;在砂岩内的泥页岩碎屑也是很常见的。层内砾岩比较普遍,但不指示沉积作用上有任何大的间断。 其砾石可能主要有三种成因:①由浅滩或暂时的暴露干燥而成;②由于水下滑动或坍塌而形成,某特点是板状碎屑扭折显著,且分布杂乱;③风暴浪打碎早期形成的半固结岩层并原地或新近堆积下来形成。
层内角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