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老师,你错了!
江西省婺源县紫阳三小胡顺英
《认识线段3》教学片断:
让学生在稿纸上画一条8厘米的线段,在孩子们画的同时,我也在黑板上画了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当学生互相检查后,我让全班同学都看到黑板说:“老师刚才也画了条8厘米的线段,请你们用手势作出判断。大部分的孩子都作了表示错误的手势。俞同学还迫不及待地说:“老师,你错了!8厘米怎么会那么短呢?”“对,对,8厘米不可能那么短,我画的8厘米都有这么长。”另一个同学一边比划一边说。也有同学说:“老师画的肯定是对的。”
“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答案,怎么办?”我问。
“请尺子帮忙量量看。”又是俞同学提议。“对,对,尺子是不会错的。”有几个同学附和。
于是,我就请俞同学带着自己的尺子上来量,量完后,她抓耳挠腮地说:“量起来是8厘米。”
“她可能是没用‘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王同学说。就这样,我又请了王同学等其它几位同学来测量。还让他们一边测量,一边说测量方法。测量结果表明,黑板上的线段确实是8厘米。
“这是怎么回事?”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他们在思考,在讨论。几分钟后,有小组汇报说:“在语文课上,老师说过,从高处往低处看,一切都会变得很小,我们觉得黑板上的线段看起来短的原因是——黑板离我们太远了。”。”
“说得真好!你们说对了一个原因。”我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同学举手。于是,我就请他们把自己的小手放在数学书上,再把我自己的手放到黑板上。
“我知道了,因为黑板太大了,所以8厘米的线段看起来就觉得短了。”裘依扬站起来说。
其实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只是想带着学生说一说画线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没想到,孩子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大胆质疑,并且通过上黑板实际测量、讨论等方式探求到了问题的本质。这一过程的体验是难忘的,这个经历是深刻的,这一学习的过程也是快乐。他们不仅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还巩固了测量线段的方法。更令我兴奋不已的是孩子们的那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主动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主动质疑是学生装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表现,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些不正是我们数学老师要大力培养的吗?真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能经常听到这种声音“老师,你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