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九歌·湘夫人
屈原
诗歌诵读
渚(zhǔ) 眇(miǎo) 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sūn)
橑(lǎo) 楣(méi) 薜荔(bì lì) 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 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追溯
背景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洞庭湖君山斑竹
斑竹——湘妃竹
一、
融情入景
以景染情
课文
研读
1、阅读第一段,找出本段的情感基调?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台湾有诗人名:郑愁予。
“目眇眇”是一种什么神态呢?是一种若有所思,心有所动的凝视凝神吧?
上下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感情落差,上句写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渴望和幸运之感,下句写因没有看到对方的到来而一下子跌到了感情的深渊。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在这幅清澈之秋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感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赞美屈原的文字“金相玉式,艳溢缁毫”。
(如金似玉的好文章,它的艳丽文采至今还在纸上笔下蹦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