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本征以20~50岁发病较多,女多于男。其中精神紧张、孤独、心情不畅的家庭主妇偏多。为消化门诊的一半。我国张锦坤在2950名干部体检中,发现715名有胃肠道症状(%);在其本院医护人员256人中,55人有胃肠道症状(%),非常多见。
一、病因
与如下因素有关。
、抑郁、紧张、激动和恐惧等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调解,引起结肠运动与分泌功能障碍。国内章正绪报道这一因素占45%,国外高达80%。
、辛辣、香燥食品。油腻对结肠运动功能影响较大,高蛋白可致腹泻,纤维过多食物可引起肠功能紊乱;低乳糖酶者摄入多乳糖,可出现IBS某些症状。
。但微生物或寄生虫所致感染性肠道炎症,能改变结肠的反应性,特别是患痢疾后,本征发病率可增高。
,需氧菌以肠杆菌占优势。如改变饮食种类,过量食用某种食品,长期口服抗生素后肠道菌群比例失调,革兰阴性菌减少,患者粪便需氧菌明显增多。
,并在同一家族或家族中多人患本征,可能与遗传有关。
、类癌、糖尿病、肝胆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常服泻药、灌肠、妇女月经期等因素常诱发本征。
二、分类
目前尚无统一分类标准,以下分型可供参考。
。
。
、腹胀与便秘、亦有腹泻者,或两者交替出现。
Bockus所分三型:结肠痉挛型、黏液腹痛型、神经性下痢型。
池田所分三型:不安定型、持续下痢型、分泌型。
另有分四型: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黏液性。
三、症状与体征
,多在下腹或左下腹,便前加剧,便后立轻,冷食后加重,遇热减轻。多在清晨4~5点钟疼痛。是由于肠道动力学改变,K)使结肠收缩功能增强引起腹痛。
,每日数次,甚至几十次,常有排便不尽感。但不见瘦,体重未减。这是由于乙状结肠张力减低,结肠黏膜分泌增多而引起腹泻和黏液便,甚至形成黏液管型。结肠液体吸收障碍使过多液体停留于结肠,前列腺素增高促进肠黏膜分泌黏液,而致黏液便。
,以下午和晚上为重,肛门排气或排便后减轻。
,排便费力,排便紧迫感,每周排便少于1次,每日排便少于40g,有些患者10余日才排便1次,粪便干而硬。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80%有精神症状,对各种反应过敏,心烦、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约1/2伴有尿频、尿急。有的阳萎和性交时疼痛。
、腹痛在脐周围及左下腹有压痛。腹泻者肠鸣音亢进;便秘者肠鸣音减弱,直肠指诊后壁触痛。也有的无明显体征。
、1989年日本的标准、Khuis诊断记分标准(略)。
五、治疗
,故治疗时应遵守个体化原则,针对病情制定出灵活的方案。对症治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