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试析中国传统美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析中国传统美学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6/25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析中国传统美学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析中国传统美学论文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美学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实践美学之后,生存美学、生命美学、体验美学、超越美学等等异彩纷呈。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试析中国传统美学。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表现为对人当下生存的关注,它们的理论大致都建立在生命本体的基础上。
当代生命美学的理论体系还远未成熟,甚至招致不少非议和误解。另一方面,开掘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已愈来愈受到美学界的关注。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审视,我们发现其中亦涌动着一股强烈的生命气息。
华夏民族宇宙意识的大旨是强调时空一体,时空变化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创造融为一体。老子提出了道、气、象有、无虚、实等等,无非是在说由道展开的一切生命流程。先秦诸子大都是用宇宙生命流动的哲学观点指导着思考问题。孔子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可见,他也认为世界是自然发展的生命流程。《易系辞》云:夭地之大德曰生。将事物看成生命的流程,生命通过阴阳交换的方式而展开,而人是特殊的生命,要以体现道的善性对待人类和万物,从而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要透过万物之生而创和谐环境以利于自身的生存繁衍。这便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精髓,它的深层意蕴是从生命出发视一切为统一于道的生命流程。下面,我们再从构成中国传统思想主干的儒道两家美学思想进行分析。
儒家美学思想中审美追求和生命追求是通过致中和统一起来的。人而不仁,如乐何?乐即美的创造活动,审美活动应与仁一致。而仁的目的在和谐,即顺天道以阴阳和合的动态发展。只有和谐才有利于从事农业的民族生存。儒家关心的是个人如何为族类生存繁衍作贡献,而又在这贡献中体现出个人的价值。这样能使族类乃至宇宙万物的生命流程得以顺利展开,个人也会得到一种生命充实且能发挥创造性的美感。按儒家的观点,这种美感往往根植于人生的内在精神世界里。在文艺创造和审美活动中,只要不失本心,就一定会以致中和为原则,这原则在《乐记》里有很好的说明,其中一句合生气之和更是点睛之笔。依照天人合一的命题,人的艺术精神本来就是自然宇宙的生命创造精神,人的心灵正是宇宙和人生的交合处。因此,儒家美学不是在模仿自然,再现自然,而是在心灵深处发掘出美来。
纵观我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其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一以贯之的人本主义传统。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浅析中国美学人本主义。
无论是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还是钟嵘《诗品》中的诗唯性情论、陆机《文赋》中的诗缘情,以及后来的妙悟说、意境说等,都是围绕着人、人的性情、人格精神等方面进行的。其中的意境说、神韵说、风骨说、妙悟说等,都属于我国民族传统的美学范畴,体现了我国古典美学中自然主义与人格主义的两大品格。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的作用是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可以激发人的情绪,体察民情民意,抒发其怨愤之情。其诗论始终围绕着人的情绪,所以他编定的《诗三百》将人的感情的抒发放在了首位,这种情感也构成了该诗集的精华部分,充分体现了其艺术价值。此外,孔子的尽善尽美说、孟子的冲实之谓美以及荀子的美善相乐说等范畴和命题对中华民族追求美好品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深远影响,并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重视文艺审美教化作用的审美原则。
道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审美思维方式和审美本体论方面的范畴和命题,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