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王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doc

格式:doc   大小:27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rjmy2261 2018/6/26 文件大小:2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此处为论文中文题目,要求居中填写
主标题不超过24个汉字;可加副标题(副标题前加破折号),副标题与主标题间空一行的位置
主标题:黑体,小二,居中
副标题:楷体_GB2312,四号,居中
阅后删除此文本框。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关于从《红楼梦》前八十回谶语
看人物结局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王凯
学号 0809100129
指导教师汪化云
二级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班级 08文学
2012年2月
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谶语看人物结局研究的文献综述
1 引言
谶语始于远古民族对语言神秘功能的崇拜,也是语言模糊功能的一种体现。《说文解字》云:“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之书曰谶。”《广雅·释诂四》云:“谶,纤也。其义纤微而为效验也”。总之,所谓谶,是对于未来带有应验性的预言和隐语,它们往往假托天命与神意的形式出现,具有迷信与玄幻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谶因干预朝政、蛊惑人心而渐渐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也逐渐褪去了神学的外衣,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作家开始将这种特殊的语言手段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以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红楼梦》之前,文学利用谶语还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中,直到《红楼梦》出现,情况才得以最后改观。较之前代作品, 《红楼梦》谶语的独到之处首先体现在谶语的形式大大增加了,这也是它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单是前80回中预言人物命运、事件发生的各种谶语,就令人目不暇接。曹雪芹不仅继承了传统的谶语形式,自己还多有创新。粗略统计,《红楼梦》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谶语形式和载体有:图谶、诗词谶、语谶、梦、灯谜、酒令和戏文几大类。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从解读《红楼梦》中这些重要的谶语进行展开。
2 图谶和诗词谶
《红楼梦》一书在第五回警幻仙子引宝玉浏览十二钗簿册,每位女子的册子除诗文外都配有一幅图画,图谶主要是集中在此处。对图谶的理解必须要和其相应的题词结合起来阅读理解。
周汝昌、俞平伯等人认为,图谶,曹雪芹是对唐代《推背图》的模仿和改造。但是这些画上绘制的或人物、或景致、或花鸟,用来暗示红颜薄命的主题,更多了一份诗意与伤感。它与诗词谶相互印证,形成了独特的谶语形式,揭示了故事的最终结局。
《红楼梦》的诗词谶还包括小说中出现的大量词、曲、赋等韵文。韵文语言信息含量大,其构筑的意象渗透性广,因此以韵文来进行象征暗示更容易获得艺术张力。有预言性质的谶语第一曲是《春梦歌》,是太虚幻境女子们一起唱的: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这是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时,听到女子们的歌唱,听歌的时候是在梦中,因此歌词也如同梦境一样,有种飘渺恍惚之感觉。蔡义江认为,这首诗的第一句“春梦随云散”讲春梦如天上的流云般漂散不定,还是流云如梦幻般变幻莫测,二者融为一体。下句的
“飞花逐水流”,这里的“逐”,作追跟随讲[1]。蔡义江解释道,落花飞向流水,随水漂流,也是飘忽不定,又一去不返。这里的春云和落花,构成了一种特有的意境,然后推及说明人世间事,使全诗的落句为“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意思是说,人间事本来就是无定准,不存在永恒,因此何必去自寻烦恼呢。傅光明评价这首诗时说:“这一首短短二十字的小诗,却蕴涵着这么深微的内容,构成这么渺远的意境,与后文情节故事中为人物代拟的诗作是不同的。”[2]大观园诗社建立后众女儿所赋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