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朱熹《家训》.ppt

格式:ppt   大小:3,729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朱熹《家训》.ppt

上传人:w447750 2018/6/27 文件大小:3.6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朱熹《家训》.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训》朱熹
一、作者简介
朱熹
朱熹(~)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
相传其父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
课文讲析
朱熹《家训》是一篇关于治家、修身、处世的家教经典文章。《家训》以朴实精辟的语言,提出了每一个人在家庭、社会中所充当的角色和应尽的伦理道德责任和义务,其内容所包含的理性光芒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明和深厚文化底蕴,今天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南宋中期,金、蒙南侵,赋税苛重,百姓怨声载道,民族危机深重,加之儒家衰弱,佛、道盛行,以及封建统治的腐朽,致使纲常破坏,礼教废弛,***贪风日盛,道德沦丧,人们精神空虚,理想失落,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稳定国家秩序,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拯救社稷,拯救国家,朱熹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力主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内容的道德修养,去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精神家园。朱熹《家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朱熹《家训》虽然成文于八百多年前,但其内容所放射的理性光芒,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明和深厚文化底蕴。
倡导家庭亲睦
家庭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休息和生活的港湾。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平民百姓,事业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帮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创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亘古不变的目标。朱熹《家训》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指南。
首先,朱熹《家训》要求父母对子女要“慈”、“教”。他认为“父之所贵者,慈也”。所谓“慈”,即父母要疼爱子女。大学之道在于止于至善,父母对子女的爱必须是至善的爱。但是父母对子女千万不可溺爱,溺爱是害。如果子孙不肖,对其放纵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孙不可不教也”。特别是当代社会,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孩子都视为掌上明珠,一味迁就,百般疼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的性格,根本不讲长幼,不懂礼貌,什么事都由着他,犯了过错也不指教,在家庭里称为“老大”。这种性格的养成,对孩子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父母在对子女倾注慈爱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人在孩幼时期,神情未定,可塑性大,要抓紧这个有利时机给予教育,教其懂得礼义,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
其次,朱熹《家训》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孝”。“子之所贵者,孝也。”所谓“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父母在世,子女要奉养、尊重,父母死后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朱熹强调的“孝”是真心实意的孝,是子女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真诚情愿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在子女身上倾注无数无私的爱,而作为子女,一旦独立就应当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任务,使其安度晚年,不仅在物质上关心父母,更应在精神上关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保持和气、愉色与婉容,平常要多问寒问暖,问疾问安等。同时,子女要善其本身,不要让父母“讨气”,特别是要杜绝不孝的事情发生,如懒惰、赌博、斗殴等。
第三,朱熹《家训》要求夫妻关系要和睦。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与基石。“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夫和妇柔是夫妻相爱的关键。所谓“和”,即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时,不走极端,保持心平气和的理智。所谓“柔”,即柔顺温和。夫和妇柔,就会相亲相爱,夫妻出现矛盾就会很容易化解。第四,朱熹《家训》强调兄弟之间要友爱。兄弟之间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反目成仇,骨肉相残,大动干戈。他指出“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所谓“友”,就是要友爱,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恭”则是指尊敬、谦恭。“友”“恭”是兄弟姐妹之间团结的根基,如果连自己的同胞手足都不友爱、不团结,谈何友爱、团结其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