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文档名称:

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 图文.ppt

格式:ppt   大小:2,015KB   页数:6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 图文.ppt

上传人:allap 2018/6/28 文件大小:1.9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 图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节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
1
目录
一、板块构造理论的要点
二、板块的划分
三、板块的边界类型
四、转换断层
五、大洋中脊与板块的扩张
六、贝尼奥夫带与板块的俯冲
七、板块的运动
八、大洋的演化—威尔逊旋回
九、热点—地幔柱假说
十、板块的驱动机制
2
在普通地质学中我们已经学****过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些内容。
首先回忆一下,什么是板块?
板块: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连续的,它被一些首尾相连的构造活动带(洋中脊、海沟和转换断层)分割为若干大小不一的块体,称为板块。
板块内部的地震活动相对比较微弱,边缘则由于板块之间的频繁相互作用导致火山地震活动频发。
3
一、板块构造理论的要点
(1)强调地球的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软流圈——的对立。
(2)岩石圈可以划分成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板块是运动的。
(3)岩石圈板块横跨地球表面的大规模水平运动为一种球面上的绕轴旋转运动,全球范围内分离型板块边界的扩张增生与汇聚型边界的压缩消亡相互补偿抵消,使地球的半径保持不变。即:新板块的增生与旧板块的消亡是相互补偿的
(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可能是地幔物质的对流。
4
二、板块的划分
板块之间的界线:洋中脊、转换断层、海沟或年轻的造山带
板块划分的标志:
①地震带:全球的地震带是板块边界的相对运动造成的,全球各地震带相互交接、首尾相连。
②地貌标志:板块边界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对地面形态有强烈的塑造作用,容易形成洋中脊、海沟、褶皱山系等。
5
六大板块的划分方案:
全球板块的划分至今仍然存在争议,但全球主要板块的划分方案却是清晰的。一般将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此外还有十二板块、十五板块等分类方法,每个大板块也可再分为许多次一级的小板块。
目前常用的六大板块的划分方案是由法国的勒皮雄(X. Le Pichon,1968)提出的。
6
7
加勒比板块
菲律宾海板块
阿拉伯板块
可可板块
纳兹卡板块
8
三、板块的边界类型
分离型(离散型)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两侧板块相对离开,应力状态为拉张。
汇聚型(聚敛型)边界:相当于海沟及年青的造山带,两侧板块垂直于边界相向而行,应力状态为挤压。可进一步划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两种亚型。
平错型(剪切型)板块边界:相当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滑过,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破坏。
9
类型
两侧板块的运动方向
应力状态
地震活动特征
岩石圈演化特点
两侧板块地壳性质
实例
离散型
垂直于边界的相背运动
拉张
浅震,正断层型
大陆岩石圈分裂,大洋岩石圈生长
陆壳-陆壳
裂谷带
大陆裂谷带(东非裂谷带)
洋壳-洋壳
大洋裂谷带(大洋中脊)
聚敛型
垂直于边界的相向运动
挤压
浅、中、深震,冲断层型,并随深度变化
大洋岩石圈消亡,大陆岩石圈生长
陆-陆
俯冲带
洋内弧沟系(岛弧型)
洋-洋
陆缘弧沟系(安第斯型)
陆壳(或过渡壳)-陆壳
碰撞带(喜马拉雅、阿尔卑斯等)
剪切性
平行于边界的走滑运动
剪切
浅震,走滑断层型
不生长,不消亡
各种类型
转换断层(圣安德烈斯断层型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