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13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3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doc

上传人:w447750 2018/6/29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3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要求
一、实验目的
《建筑材料》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基础课程。除应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外,还需通过实验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现场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的能力。
二、实验要求:

(1)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作风、严谨的方法进行试验。
(2)明确各项试验的目的和实验的原理,选择正确的试验方法。
(3)按试验规程的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4)在试验课前应进行预****准备好记录表格,试验数据的记录。
(5)试验数据的处理,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定;
  (6)试验报告的编写;
,认真地听指导教师讲解,仔细观察,如实地记录各种实验数据,积极思考分析,不得马虎从事。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记录。努力培养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工具,节约水、电、实验材料,凡损坏仪器工具等,并视具体情节,按章进行处理。
,不准吵闹、打逗,不准高声谈笑,不准乱抛纸屑杂物,不准随意摆弄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学生应整理好实验室仪器设备,做好清洁工作,经指导教师或实验人员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建筑材料试验
    建筑材料试验是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通过试验预期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熟悉、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二是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所学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三是可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能,对常用的材料具有独立进行质量检验的能力。
    试验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水泥、混凝土用集料、混凝土、建筑钢材、建筑砂浆、砌墙砖、石油沥青等主要试验。
一、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通过试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用水量之一;掌握GB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标准法维卡仪 
(3)天平 
(4)量筒

(1)标准法
1)试验前检查  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2)调零点  将标准稠度试杆装在金属棒下,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3)水泥净浆制备  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擦一遍,将拌合用水倒入搅拌锅内,然 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量好的500***泥试样加入水中(按经验找水);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慢速搅拌120s,停拌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
4)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拌和完毕,立即将水泥净浆一次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圆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杆自由沉入净浆中。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
(2)代用法
1)仪器设备检查  稠度仪金属滑杆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能正常运转等。
2)调零点  将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3)水泥净浆制备  同标准法。
4)标准稠度的测定  有调整水量法和固定水量法两种,可选用任一种测定,如有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法为准。
①固定水量法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到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调整金属棒使锥尖接触净浆并固定松紧螺丝1~2s,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 
②调整水量法  拌和用水量按经验找水。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到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调整金属棒使锥尖接触净浆并固定松紧螺丝1~2s,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当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即为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1)标准法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以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按下式计算。
(2)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