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
课程名称
作者
考试批次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完成时间
我国药品的价格现状
正文标题
——正文副标题论我国药品定价机制
一、我国药品价格现状
㈠药品费用上涨过快
药品费用上涨过快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药品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医院、医药公司、药厂以及物价管理部门在药品价格形成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现有药品利润分配的格局如何?如何控制药价?下面来逐一解析
90年代以来,%的速度增长。其中,%%,人均医疗药品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20%,%%。我国医疗药品消费总额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达50%以上。
药品费用上涨过快,包含两个因素:其一,药品用量增加。1990~1997年,全国药品用量增加了92%。其二,药品价格上涨。1990~1997年,药品价格增加了101%。
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药品费用上涨是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定价等各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有合理的因素,如人口增加及其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医学科学进步和医疗消费水平提高等。
也有不合理因素,如药品使用不当、进口药贵重药使用过多等药品消费问题;有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过乱,造成流通费用过高、层层加价等流通问题;有药品生产过剩造成过度竞争、引发药品回扣等生产问题;还有药品定价不合理、甚至“虚高定价”等药品价格管理方面的问题。
医疗药品市场的特殊性
医疗药品市场具有其独特的经济规律。在一般商品市场,根据价值规律,供大于求,就会形成买方市场,促使商品价格下跌,刺激消费拉动需求。但在医疗药品市场,由于药品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技术性较强,政府物价部门很难确切掌握各类药品的真实费用消耗,对药品的报批价格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使生产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有机会将广告宣传费等名目繁多的促销费用计入成本,使药品名义成本高于真实生产成本,形成产品销售的让利空间。
更重要的是,在一般商品市场,消费者可以根据商品的价格、品牌、质量主动选择商品,并且可与供应商讨价还价。而在药品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真正的消费者———病人,一般只能通过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三者——医院来完成药品消费,由医生建议和决定服药品种和剂量。据初步估算,我国医疗机构处方用药占全国医疗药品消费总额的85%以上。一般情况下,病人无法选择药品品种用量,也无法讨价还价,只能被动接受。
这样,从理论上讲,在医疗药品市场,医生应是消费者的代言人。但是,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长期不完善的情况下,随着财政补贴的逐年萎缩,劳务收费水平偏低,迫使医疗机构将其补偿重点放在药品加成收入上,多开药、开好药,增加药品的差价净收入。这样,生产厂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产品的让利空间,使用不规范竞争行为,利用非法促销手段,与医疗机构联手拉动医疗药品费用迅速上涨。于是,医疗药品市场的作用机制出现逆反现象,竞争的结果不是降低价格,而是使价格在竞争中越抬越高,高价格带来高回扣、高利润。加上医药流通领域推波助澜,在消费者中存在的“高价药进口药疗效好”的传统观念和心理误区,以及公费劳保医疗享受者个人经济意识的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