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更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人尝试在每学年初上“开学第一课”,意在改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和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真正兴趣,让他们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本文根据这几年来“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实践,与大家探讨如何改变学生的学科认识态度,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真正兴趣。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第一课学科认识激发兴趣
近两年的9月1日,都会有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联合给全国孩子们上一堂“开学第一课”,非常有意义。而随着高中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更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人也尝试在每学年初给学生上“开学第一课”。在此,把这几年来“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开学第一课”地点安排在教室,不是机房,主要以谈话方式在互动中进行。
上课开始是自我介绍:“本人姓名×××,性别男,七十年代出生。特别提示,因为计算机是人类发明的,比大家弱智,因此以后可别直呼我‘计算机老师’或‘电脑老师’,不然也就是说我弱智了。”大家轰笑(同时也不觉中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在轻松的氛围中我们开始了“开学第一课”。
一、改变学科认识是前提
初中信息技术属地方课程,不被重视,特别是农村初中,学校的“计算机课”经常是“教师上机放羊,学生上机游戏”的现象。当学生进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要务就是改变他们对学科的认识态度,转变观念。具体做法如下:
1.   信息技术≠计算机
课上首先提问“我们这节上的是什么课?”因为在许多学校、老师、学生的概念中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就被称为是计算机课,所以经常会有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计算机课”的现象。我马上给予否定,然后亮出“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结论。这个否定将同学们震住了,他们会带着诧异的眼光,认真地听老师诿诿道来:“信息技术是指帮助人类获取、传递、处理、存储信息的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我们在高中阶段主要学习的是计算机技术。”这以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2.   高中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
接下来请几位同学谈谈“在初中是如何上信息技术课的”。从调查看: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一般都没有正规开展,学生上课就是在因特网上游戏、聊天,老师上课也很少介绍常用软件。针对这些现象,我告诉同学们“高中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是非零起点的,也就是认为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技能及方法。
”当学生听到“非零起点教学”会紧张起来,有些同学开始后悔初中没有认真对待这门杂科。老师再给学生鼓鼓气:“当然,老师会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给同学们补补课,让大家能一起顺利适应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3.   高中新课程的评价方式不同。
“高中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学分制和全省学业基础水平考试。而学分制看重的不仅仅是最后的考试成绩,更看重学时在课堂中能创新地完成作业是我过程评价加分的依据;作业没完成就在上网、游戏是我扣分的依据。”在此首先对学生端正上课态度提出了要求。
经过以上几方面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转变原有“电脑课”的观念,真正认识到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