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知其不可而为之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
第二部分:第二——第六章
第三部分:第七章
讨伐弑君者
“仕”与“隐”的论争
孔子自我总结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弑:杀
夫三子:那
以:因为
之三子告:到
可:同意
孔子循礼卫道,不敢不告。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1)揣摩孔子在这件事前后的心情,各用一个词概括。
愤慨(担忧)、无奈
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不可忍”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戒律。他的请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
在得知陈成子杀了齐简公之后,孔子在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
沐浴就是斋戒,古代在举行祭祀或其他典礼前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洁食、禁欲,以示庄重和虔诚。这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因为当时的鲁国公室衰微,私室强大,三桓握有实权,以致国君没有实际的决断权。
按理来说,陈成子杀简公,哀公应该早就知道这件事,但他却没表示要出兵,为何?
明知如此,为何孔子还要如此隆重地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在孔子的观念中,臣子应有自己的本分,应依礼行事,他曾说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更何况竟然有人弑君,那就是冒天下大不韪。此种行径应该天下群起而攻之,不仅是为了简公,还为鲁哀公的统治,甚至为了天下的君主统治的秩序。这是孔子“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