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保山市水资源现状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辖一区四县,,总人口238万人。保山市境内分布有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大小河流众多,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36毫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79万立方米,是全省水资源量较为丰富的地区,居全省第七位,全市人均占有水量6427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量6028立方米,高于全。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市干湿季分明,地表径流变化大,夏秋季降水多,占年度的85%,河流水量多弃,流入大江出境,且时有泛滥成灾。冬春季降水少,仅占年度15%,河川径流减少,而同时期工农业生产用水却占全年用水的70—80%,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多年来全靠工程措施控制水量予以调节。另外,受降水地区分布不均衡的影响,径流分布不平衡,多雨区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30万立方米,而少雨区仅37万立方米,。加之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土地、其它资源等生产要素匹配不良,造成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开发利用程度低。,%,低于全;全市水能开发、,%。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全市的提高。
随着保山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求矛盾逐步显现,强化水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保山
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水利部“实现、巩固、发展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工作思路,落实“资源水利”新思路,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以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了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具体如下: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明确城乡水资源管理责任。
水是具有基础性、经济性、战略性的重要资源,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2002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同时还指出:“通过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说明中央对新世纪水利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我市的水管体制形成了部门分割、政出多门、执行难和管理难的问题。在机构改革中,保山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将全市城乡供水、节水、水土保持、地下水开采、城市防洪、水资源保护、水电建设等管理职能赋予了市水利局。自2001年5月开始试点以来,现全市一区四县均成立了水务局,实现了涉水事务统一管理,迈出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第一步。为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快水利水电事业发展,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水利局还是我市机构改革中几个少数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部门之一,机关内设机构由7个增加到9个,人员编制由32人增加到36人,机构和人员的增加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突出水利优势,谋求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
(一)利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优势,增加供水量,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水质,降低供水成本,摸索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路子。
全市一区四县水务局根据职能的调整,逐步接管了自来水公司,并结合自身实际,组建了城乡供水公司或供水股份有限公司,有条件的乡镇组建了乡镇供水公司或乡镇供水股份公司。,。为了更好地盘活现有资产,激活运转机制,改变过去城乡分割、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割,部门分割的水资源管理的格局,进一步提高全市县城和集镇的供水能力,从规模上做大做强,实行“政企分开”现代企业制度,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股份制,使供水企业良性发展。
昌宁县城乡供水公司成立后,对原县自来水厂的财务进行认真清理,按《公司法》的要求制定公司章程,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各乡(镇)村的集中供水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的办法转让经营权;对没有转让经营权的供水工程,进行资产评估后,以协议形式划入公司委托管理。在供水改革中迈出了新的步伐,有力地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进程。
腾冲县城乡供水总公司按照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水管站,对供水管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水资源共享,提高投资效益。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负责所属供水范围内的正常供水,维护工程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