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无锡市老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任务书.ppt

格式:ppt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无锡市老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任务书.ppt

上传人:策略培训 2012/1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无锡市老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任务书.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无锡市规划局
无锡市老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任务书
(草案)
项目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无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区域中心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提出重点培育三个核心来做强区域中心城市,老城中心区作为三个市级核心之一,需要通过编制城市设计来促进产业转型、提升空间品质、增强辐射能力,并具体指导老城中心区的发展建设。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协调;
二、商业业态配置不合理,商业界面不连续;
三、功能与空间匹配和集聚效应未能完全体现;
四、缺乏龙头项目(地区)的支撑与拉动;
五、空间格局未形成体系,开放空间体系不完善;
六、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关系处理不佳,老城特色逐渐消失。
1
本次规划基地位于无锡市区最核心部位,规划区由解放环路及其周边环城运河所围合范围及其南部太湖广场与周围办公区近长方形围合范围相接构成。
具体规划范围是:北至环城运河、西至环城运河接永乐路再接新盛路、南至清名路、东至大窑路再接环城运河。

2
设计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0);
5、《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6、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0);
7、2011年-2013年无锡市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0);
8、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9、清明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0、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1、无锡市环城古运河规划(2009);
12、无锡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
13、轨道交通1、2号线相关站点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14、轨道交通1、2号线相关站点地下空间开发;
15、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
规划依据
4
规划目标
衔接上位规划、对相关规划梳理整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该重要地区的发展思路、主体功能、空间结构、开发空间体系、交通结构、历史文化遗存等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要求与方案。具体是:
(1)构建空间形态与功能业态相匹配的发展框架;
(2)构建富有特色的空间格局与完善宜居的开放空间体系;
(3)构筑体现无锡历史文化底蕴、兼具国际现代城市的风貌形象;
(4)构建通畅便捷的交通组织体系,地下空间利用集约高效;
(5)打造区域级城市活力中心;
(6)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与计划。
任务设计书
5
规划内容
1、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
研究上位规划的要求和老城商贸区整体功能特点,进行地区发展定位研究和发展思路策划。明确规划区发展方向、目标和总体策略,进行老城商贸区产业策划,确定老城商贸区的主体功能与空间配置。
2、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结合上位规划,对老城商贸区的功能结构及用地布局提出详细的引导。规划应合理分配各种功能,划分各功能区段并组织空间布局,提出总体方案构思。
3、空间形态
在充分研究地区环境、历史文化、景观特色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手法,对老城商贸区内的具体空间形态提出城市设计引导。要求本次城市设计研究确定城市空间格局、天际线、廊道、界面、节点等内容。
4、开放空间系统
梳理老城区现状传统街巷广场开放空间系统,结合已有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开放空间优化导引。面向的开放空间主要包括规划范围内的公共绿地、河道步行系统及其附属公共空间、传统与新建街巷空间系统以及上述空间串联的各种重要公共活动节点。
5、交通组织与地下空间利用
结合上位规划和实际情况,梳理规划区的交通组织。对地铁到达、机动车到达、公交线路和车站、自行车和步行相关交通设施进行整体布局和优化。在提升交通效率的同时,保障老城区中心慢行交通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促进城市中心不断迸发新活力。此外,还要注重对老城商贸区轨道站点的地下空间利用研究。
6、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方案
在本次规划确定的总体结构和开放空间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要地区的具体功能及空间结构,确定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策略。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要做到形象鲜明,功能领先、特色明显,留有的弹性,适应城市核心进一步升级发展的要求。(南禅寺—清明桥地区、城中公园—小楼巷—东林书院地区)
7、经济性分析
结合现状开发规模的分析,综合协调地区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目标,合理确定改造、新建地块的规划策略、开发时序和实施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
现状情况初步整理
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
7
保留建筑分布图
保留地块分布图
8
各类地块面积统计
9
地块类别
总建筑面积(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