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提到高密,你会想到?
红高粱?
扑灰年画?
剪纸?
Lassen Sie mich 高密茂腔 zu Ihnen einführen
高密茂腔,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颇有“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之妙,深受群众喜爱,被誉为“胶东之花”。
全国专业茂腔剧团只有两家,一是高密茂腔剧团,即潍坊市茂腔剧团,二是胶州茂腔剧团,即青岛市茂腔剧团。
茂腔归属于山东地方戏曲的“肘鼓子”系列,是在民间说唱形式“肘鼓子”(姑娘腔)的基础上,吸收花鼓秧歌的剧目及表演程式,逐步形成为声腔系统。《辞海》艺术分册载:“茂腔约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在民间小唱‘周姑子’的基础上,吸收了柳琴戏的音乐曲调和伴奏乐器而形成。”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人们渐渐不大喜欢冒肘鼓每番句末“打冒”的唱法,随着剧种发展和唱腔的变化,演员在演唱中也因此而逐渐减少了八度翻高次数,只在花腔演唱段中使用“打冒”使唱腔形式更趋合理,人们根据“打冒”谐其原音并取其茂盛之意,“茂腔”的叫法也逐渐为戏班和群众所接受,从此,“茂腔”便取代了唱腔每番“打冒”的“冒肘鼓”。
最初的茂腔唱腔曲调低沉,旋律简单,唱腔并不发达。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对唱腔美的要求,茂腔工作者们在创作和演唱实践中,广泛吸收了京剧、梆子等音乐素养,将其恰到好处地融进了茂腔演唱当中,并将京胡、二胡、月琴这“京剧”三大件乐器搬进了茂腔音乐的伴奏中,还独创了一种新的京胡演奏技巧,“勾、抹、抿”(因茂腔女腔伴奏每个音符都需滑音而又无法记谱,故演奏者独创拉法俗称“勾、抹、抿”。“勾”即内弦上滑音,“抹”是外弦上滑音,“抿”是幅度很大的一种下滑音)。
“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
“八大记”《罗衫记》《绣鞋记》《火龙记》《金刀记》《丝兰记》《玉杯记》《风筝记》《钥匙记》
经典剧目
罗衫记
Lassen Sie uns zu hö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