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风水的人居环境观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9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风水的人居环境观分析..doc

上传人:jin2202537 2018/7/3 文件大小: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风水的人居环境观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风水的人居环境观分析
[摘要]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是在当时哲学观念与民俗意识支配之下,为了选择与建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为使城市、村落、住宅、墓地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境评价系统。它包含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地形分析、区位与方向分析、环境规划布局的学术思想与方法。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水理论的探源、分析,剥离出包裹于层层外像下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共鸣的合理内核,以期能对现代人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关键词] 风水现代建筑园林人居环境

中国人讲风水,也只有中国人才真正懂得风水。中华五千年的人居环境文化的积淀,凝练出来这么一套从内到外流溢着中国人独有气息的生存之道。在古代,各种建筑活动, 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囿、寺观、陵墓,以至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不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在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方面,其中包括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组织,有着与古代及近代西方建筑完全异趣的极高艺术造诣和成就,这些和我们的风水理论不无关系。在当下世界发展瞬息万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或曾经对这些文化瑰宝嗤之以鼻,或曾经对它们歪曲有加,或错误运用,但这些看似愚昧、冥顽的教条式文化沉淀中,难道就没有一些理论适合于物质极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么?我认为肯定有。


“风水”一词来源于晋朝风水家郭璞的《葬经》, 郭璞在《葬书》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 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这句话不仅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风水,还给我们如何达到得水藏风的目的,也即拥有好的风水。就是说人的墓地周围要有树屏蔽,才能聚生气,还要有水环绕,才能保持生气,这就叫做风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风要藏,水要聚,只有“藏风得水”,生气才能旺盛。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古人的风水观就是一种环境观。在中国历史上,从聚落选址、区域规划、建筑单体到施工营建,从皇家宫殿到百姓民居,无不受风水影响,风水理念可以说贯穿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营建的全过程。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天人合一,在应用过程中着重探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使建筑的选址、方位、布局、外观、色彩等因素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风水学的概念:风水学是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和建筑( 住宅、宫殿、陵墓等)及其环境的选址、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术数”学问, 它通过直接阐发和运用中国固有的哲学范畴和思想(如阴阳、五行、八卦等),通过理论思维和附会类比的推演,建立一套直观的营建选址和空间经营的准则和方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1]。

“风水”可以说是伴随中国古人类的聚落选址实践而产生的。在上古文化遗址的考察中就发现人类原始聚居的地方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环境选择”倾向。如在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遗址中,聚居环境的安排就具有一定的风水意识,主要表现为:①靠近水源,便于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②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方便、具有河流阶地形成的肥沃土地;③聚落多向阳,便于获得充足的阳光[2]。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源远流长,从源头上讲,风水理论产生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国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