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煤炭行业erp解决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234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煤炭行业erp解决方案.doc

上传人:w447750 2018/7/5 文件大小:1.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煤炭行业erp解决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煤炭行业ERP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背景概述 3
第二部分解决方案概览 4
第三部分系统开发具体方案 5
第一章系统总体架构 5
第1节系统应用架构 5
第二章系统功能 6
第1节安全信息管理 8
第2节经营基础数据 10
第3节材料管理 11
第4节采购管理 12
第5节库房管理 13
第6节质检管理方面 14
第7节磅称管理 14
第8节物流管理 15
第9节区队生产管理 15
第10节设备管理 16
第11节维修与租赁管理 17
第12节考核与核算管理 18
第13节经营核算 18
第14节人力资源管理 18
第15节办公自动化 19
第16节数据共享与交换 20
第17节知识库管理 20
第18节工作流管理 21
第19节统计分析 21
第20节系统管理 21
第四部分超鸿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21
第五部分与第三方软件接口 26
第六部分售后服务方案 26
第七部分公司介绍及典型案例 28
第一章关于公司 28
第二章典型案例分析 29
第1节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29
第2节田陈煤矿 30
第3节滨湖煤矿 31
第八部分应用效果分析 32
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章煤炭企业特点
煤炭企业集团化发展,集团下属企业多、分布地域广。
企业结构复杂,存在多级、多专业的管理部门。
煤炭产品在生产、销售等过程中容易损耗;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需资金密集度大、所用物资种类繁多;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较多,导致生产计划的不准确和材料消耗的随机性比较大,所以对产品的监控以及成本的控制非常重要。
受作业环境的影响,煤炭企业生产技术具有特殊专业要求,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
生产过程复杂,生产系统形式多样,各系统协调运做,管理难度大。
安全生产是煤矿管理工作的重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复杂、形式多样,监控数据量大。
第二章概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充分保证了我们周围工作和生活的信息传递已经进入了实时回应的时代,在此情形之下,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直接关联到企业自身的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在经营活动的精细化管理、绩效管理和风险防范等环节。
通过建立一个高速信息交换平台,把企业所有可利用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管理上的系统化、网络化、流程化、计算机化。为企业决策层及系统管理提供一个先进高效可靠的决策分析方法和管理手段,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已有资源,使企业产品的成本支出达到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信息快速化、流程网络化和计算机化,使企业具有在激烈竞争市场中的强大生命力。煤炭行业受自身条件限制,在信息化建设中一直走在后面,大多数煤炭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短期见不到效益,远不如提高煤产量来得实在。信息技术对于煤炭行业来说看似没有用处。但也有少数煤炭企业,较早地关注到信息化工作对企业管理和经营的重要提升和保障作业,如兖矿集团通过针对其信息化平台的打造,成功地实现了迅捷的网上办公及采购、销售等多个经营环节的实时监控。
当前,煤炭行业信息化的特色是除了像其它行业信息化一样,要上信息化软件、硬件系统,要增加信息化人才,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煤炭生产安全,加大煤炭信息化监控系统和安全系统、生产管理的全面预算系统建设。
煤矿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就必然包括信息化管理,包括自然条件的监测监控、采矿过程的监测监控、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光是资源或人的管理,必须包括监测监控,所以在煤炭行业这个特殊的情况下,就行业本身信息化管理做的比较好的单位重点是在产运销这方面的管理,目前也形成了一些网上交易,省去了很多的时间,避免了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地销煤的计算机管理,每年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第二部分解决方案概览
凭借我们对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经验,通过对煤矿行业内的业务调研,我们对煤矿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出如下方案规划:
有效利用现有数据采集系统,重新构建整合的信息化系统。
新信息化平台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企业内部信息流互通的交流门户。通过对内部网络平台的搭建,实现办公自动化及基本的内部协作服务,并为后续信息系统的拓展搭建架构基础。
围绕企业已有的财务系统,构建物流及现金流互通的企业资源计划平台,从而打破原有的财务“信息孤岛”状况,充分实现生产经营与财务管控的互通。
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开发系统工具,直接连接一线生产环境,实现安全生产监控及快速信息采集和记录。
商业智能和数据挖掘。此信息工具的开发,将为企业领导者做战略规划提供充分的依据,并对企业未雨绸缪防范经营风险提供数据预警。
利用项目的推进,做好信息技术知识转移,帮助企业培养和储备自身的信息化人才。
持续的项目维护。提供可拓展的系统架构设置,保障企业日后根据业务及流程变革需要,持续完善系统,保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