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青沟村小康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沟村小康规划.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7/5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沟村小康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姜席镇青沟村小康建设规划
(2013—2020年)
一、基本现状
(一)自然状况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青沟村位于姜席镇东南部,晚霞湖南面。,是晚霞湖新农村建设长廊村之一。东侧与谢庄村接壤,西面与姜窑村相邻,北面与晚霞湖相接。属温凉、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1700米左右,℃,年降水量约517毫米,年日照时数1730小时,无霜期平均160天,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夏洪、秋涝、冬干等。
2、资源状况
青沟村人口为1431人,耕地面积为1315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业。近几年,由于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晚霞湖区旅游业,青沟村的旅游资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资源,如开发得当,将会有较大的经济收入。
3、社会状况
青沟村人才、资金比较匮乏,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较落后。现有农村五保 8人,每年享受民政救济。农村低保196人,贫困户约85户,特困户约10户。劳动力850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3100元。
4、基础设施
青沟村共累计硬化新农村建设点小巷道12条,9150平方米;配套“一池三改”200户;绿化新农村点空地3330平方米;配套排水渠建设500米;修砌马曹沟护坡1827立方米;2号点新砌护坡1650立方米;2号点铺设马路砖385平方米;建设人畜饮水工程一处,解决了全村282户1431人的人畜饮水问题;配套农家书屋1处;建成村级卫生所1处,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文化生活
青沟村现已建成村文化室1个,文化广场1个,健身器材若干套。2012年安装户户通卫星接收机282户,通广播通电视的户数达到100%。
6、村容村貌
镇村两级积极响应县上“美在西和”行动,对青沟村进行了“五化”,即美化、硬化、亮化、绿化和净化。村委会和农户签订了门前“三包”协议,对门前屋后的卫生每天都进行打扫,对主道路进行划段包干,责任到人。经过几次大型农村卫生整治活动,青沟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作为湖区新农村建设长廊之一,要把环境卫生放在重要位置,时刻保持干净整洁。
7、发展机遇
青沟村位于晚霞湖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湖区、的投资,发展湖区旅游业。青沟村紧紧依托晚霞湖区旅游资源,抓住机会,把青沟村全力打造成全县旅游度假村。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人口及劳动力资源。
青沟村有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82户,总人口1431人,劳动力约为830人,每年外出务工劳动力约为460人。
经济发展现状。
青沟村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耕地面积为1315亩,其中,小麦、玉米和马铃薯占了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中药材种植主要以半夏为主,其他农作物占耕地面积较小。养殖业全部为农户散养,以猪、羊为主。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劳务输出人口约460人,在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比较大。2012年底,青沟村人均纯收入为3100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688人,%。
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青沟村适龄儿童大多在峰坪小学读书,适龄儿童总数为24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村卫生室一个,从业医生一名。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7%,农村低保人数为196人,农村五保人数为8人,新型养老保险参合率60%。
4、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青沟村党员活动室160㎡,两委班子健全,共有8名专职村干部。现有党员17人,女党员1名,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沟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人均纯收入上和其他各项指标上,与全县发展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青沟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思想不强,二是农民收入不够稳定,增收后劲不足,三是经济结构失衡,缺乏支柱产业。针对这三种问题,解决办法有:一是解放思想,弘扬农村新风尚,二是以资源为依托,确立主导产业,三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双联行动小组第四次(扩大)会精神,以实现(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优势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民计民生改善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以发展生产为首要任务,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支撑,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着力提升全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着力优化农业和特色产业布局,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旅游产业、劳务输出三大产业,着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村民素质,促进全村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