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第四节 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锻炼锻炼》.ppt

格式:ppt   大小:12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四节 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锻炼锻炼》.ppt

上传人:iris028 2018/7/7 文件大小:1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四节 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锻炼锻炼》.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节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锻炼锻炼》
一、赵树理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自觉的民间立场及其成因
赵树理是属于中国民间传统中比较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热情的知识分子,自愿当个“文摊文学家”,以民间立场作为安身立命之地,完全出于自觉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他来自山西民间社会的家庭背景和浸***过民间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在战争的时代里看到了农民将会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民间文化传统也应该风云际会,获得复兴。所以,他始终想绕过新文学传统,将民间文化与实际的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他把自己的小说解释为“问题小说”,所谓“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都包含了这种意思。不仅利用通俗方法将国家意志普及远行,也包含了站在民间的立场上,通过小说创作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这才是赵拥有的一般民间艺人所不可取代的特性。
自觉的民间立场形成了他特有的叙事美学和艺术风格。他说:“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识字人读,并通过他介绍给不识字人听的。”他把自己服务的对象具体规定为“农村中识字人”和“不识字人”,这是少见的,所以用新文学传统的审美眼光,用一般知识分子理性的眼光,都无法从审美感情上认同和理解赵树理的小说,甚至很难走进他的艺术世界之门。他所要表达的,不是概念形态的农民,而是实实在在的山西农村日常生活中的活人的感情,没有一点儿的虚伪。
赵树理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创作,虽在表面也表现出特定政治环境下的农村生活,但仍然显示的是民间的本色。这是不同于“五四”新文学正统的。
如《小二黑结婚》把一个藏污纳垢的民间社会文化历历在目地展现了出来。而《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等却描述了农民在土改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态和遭遇的尴尬事件。如果按“阶级斗争”的主流意识形态来衡量,如果用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的审美标准来衡量,赵树理的小说怎么也谈不上“深刻”和“魅力”,但是,如果换一副农民的眼光,就不难理解赵树理笔下所展示的魅力。
(二)“民间”的独特魅力
首先,赵树理作为农民的代言人,他本能地发现,在农村,对农民最大的危害,正是农村“基层干部是混入了党内的坏分子”(周扬语),如金旺那样的地痞流氓,小元那样的旧势力跟屁虫,以及小昌那样“轮到我来捞一把”的坏干部,……他的小说的矛盾冲突大都是围绕这样一批农村旧势力和新政权结合的坏人而展开的,这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才会发现的问题。
其次,赵树理已指明了自己创作的服务对象是文化程度相当低的读者,所以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不能不迁就传统的民间文艺手法,但他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趣味则完全是新的,没有为迁就大众口味而利用通俗文学的庸俗手法。如小说语言的口语化,不刻意突出性格化的语言,常常把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混成一片,实际上是用民间口语高度统一的小说叙事,表现出内在的和谐和朴素。
其三,刻画人物基本不用典型化原则,不突出主要人物,而是展示群体的农民故事,写出日常生活细节的过程,农民读来或听来,不仅真实可信,如临其境,还很容易引起同感和共鸣。与周立波相比,他是作为一个民间社会中的艺人,用他的生命本相展示民间社会的本来面貌,可说是做到了与农民及农村生活的无间无隔。
二、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及悲剧性命运
总的来说,赵树理在五、六十年代的创作成就不及以前,解放后,他备受尊敬和推崇,被展览在解放的急剧变化的、人物复杂的大城市里,对此,他明显地感到不适应,当年的“青春活泼的力量”失去了,这意味着民间精神的失落。由于他的创作,曾一度被推崇为“赵树理方向”,但解放后,对农民也有了新的要求,农民的本来立场及其文化形态不总是与时代共名相一致的。这时候,本色的赵树理不能不陷入创作的困境,以至于到了文化大革命被迫害致死。
《锻炼锻炼》的时代背景:
一是作品故事的时代背景:1957年秋的农村“整风运动”。1957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发起整风运动,要党外人士向党提意见帮助党整风,主要是向党的领导干部提意见。这场整风运动从七月开始就演变为“反右派”斗争,成为主要是向党外人士中的所谓“右派”进行斗争了。作品中反映的农村整风运动也是如此,不是党整风,而是变为整群众中的落后分子了。
二是作品的写作年代:1958年7月,这正是“大跃进”时候。一方面农村确实呈现出农民劳动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的形势,另一方面“浮夸风”“共产风”“瞎指挥风”也刮得极厉害。
《锻炼锻炼》的谋篇布局和结构特点:
这篇小说贯穿着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写青年干部杨小四和外号叫“吃不饱”“小腿疼”的两个落后女社员之间的矛盾,暗线写杨小四和社主任王聚海之间的矛盾。
作品开始通过杨小四的一张大字报,推出并批评了两个落后人物吃不饱”“小腿疼”。展开矛盾冲突的第一回合:“小腿疼”在“吃不饱”的撺掇下大闹社委会,因而矛盾正式爆发,引出“和事佬”王聚海来调和矛盾。这样,杨小四和王聚海的矛盾又冲突起来。故事发展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