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7/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二首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王文婷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
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调动体验,激趣引入:
刚才有个小朋友一脸兴奋地告诉我,本周六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请几个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过生日。看来,这个小朋友是想干什么呀?(生:请客。)他想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生:做客。)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请客”、“做客”、“客人”都有一个――“客”字。对,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找准切入,读诗悟诗:
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的帮助来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
2、师出事自学提示:
自由读《回乡偶书》,要求:
①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地读通诗句。
②划出新字词语,根据课前的预****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想想每句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做上标记。
3、检查自读,加强识字:抽生读诗,其余听读,评价,正音。4、紧扣““客”字”,启发思考:
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师: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生提问:客是谁?从什么地方来的客?为什么要来?师: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何来?)师: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老师再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个“客”是“客”吗?(师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个实心圆点,旁打一个问号。)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读诗或观察插图,去寻找答案。(生自读诗歌,勾画。)
4、品读诗句,分享感受:
生:从诗中“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来看,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他当作“客”了。师:你在诗歌中找到了答案,真会动脑筋!那你来读一读后两句诗吧!
生:在插图中也看得出来这个人是“客”,因为他骑着马,马驮了一大包行李,这也是那些小孩认为他是“客”的原因。师:真了不起,你能结合诗歌和插图找答案,学****就应该这样!我建议同学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个爱思考会观察的孩子。大家也把机灵的眼睛看向插图吧!聪明的孩子,你来读一读后两句诗,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不对不对!他不是客。我查过资料,这首诗是贺知章写自己的回乡经历,他三十六岁外出做官,到八十五岁才告老还乡,你们看第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就是这个意思。师:真棒!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一读这句诗。生读。
生:我还从第二句诗“乡音无改鬓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这个地方的人,还说着这里的话,几十年了都没改变乡音。
师:乡音的“乡”就是――(生:故乡、家乡的“乡”)你的家乡是――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四川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