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多联机空调风系统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联机空调风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zxwziyou9 2018/7/9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联机空调风系统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多联机空调风系统设计
气流组织
一空调系统的划分
,中小型空气调节系统可采用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该系统全年运行时,宜采用热泵式机组。在同一系统中,当同时有需要分别供冷和供热的空气调节区时,宜选用热回收式机组。
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不宜用于振动较大、油污蒸汽较多以及产生电磁波或高频波的场所。
由于该空气调节方式没有空气调节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系统简单、不需机房面积,管理灵活、可以热回收,且自动化程度高,近年已在国内大量工程采用。条文中的中小型空气调节系统,是指中小型建筑物采用集中空气调节方式或较大型的建筑物由于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按建筑物用途分成若干中小型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等情况。
、且各房间要求单独调节时,宜采用风机盘管或室内机加新风系统,如旅馆客房、办公楼、医院、病房、公寓、住宅等。
经处理的新风宜直接送入室内。
、或居留人员较多,且房间温湿度参数、洁净度要求、使用时间等基本一致时,宜采用全空气定风量单风道空调系统,例如商场、影剧院、多功能厅、体育馆等.
为充分利用过渡季新风冷量,应按最大新风量设置新风进风系统,并设调节装置.

(温湿度及洁净度)
(朝向、层次)


,应按内区和外区分设系统;一般距外围护结构4-6米范围内的面积为外区,其余为内区;便于在过渡季节时外区制热、内区同时制冷。
SET-FREE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特别适应于这一条.
,空调系统的分区应与建筑防火分区相对应.
,应使同一系统的风管长度尽量缩短,减少风管重叠,便于施工、管理、调试和维护.
一般情况下空调系统不宜过大。
二气流组织
,关系着房间工作区的温湿度基数、精度及区域温差,是空调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合理的气流组织才能充分发挥送风的作用,均匀地消除室内余热余湿,并能有效地排除有害气体和灰尘。
对气流组织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工作区",所谓工作区是指房间内人的活动区域,一般指距地面2米以下的区域,工艺性空调视具体要求而定。
,按夏季最大的室内冷负荷计算确定.
,宜尽量加大送风温差,但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1)送风口高度小于等于5米时,不宜超过10℃;
(2)送风口高度在5米以上时,不宜超过15℃;
(3)送风口高度在10米以上时,按射流理论计算确定.
工艺性空调的送风温差(℃)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送风温差(℃)
>±≤15
±~9
±~6
±~~3 ,应符合下列规定:
(1)舒适性空调,每小时不宜小于5次,但高大房间应按其冷负荷通过计算确定;
(2)工艺性空调的换气次数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每小时换气次数附注
±
±
±~
:
(1)满足室内设计温湿度及精度、工作区允许的气流速度、噪声标准及防尘要求;
(2)气流分布均匀,避免产生短路及死角;
(3)与建筑装修有较好的配合.

(1)上送下回
(2)上送上回
(3)下送风
(4)中送风
:
(1)层高较低、进深较大的房间,一般采用百叶风口单侧或双侧送风,贴附射流;
(2)层高较低、有吊顶或技术夹层可利用时,可采用圆形、方形或条形散流器顶送或孔板送风;
(3)℃的高大厂房,宜采用喷口顶送或侧送、旋流风口顶风、地板散流器下送。
,应注意选择送风口型式,避免冷风直吹到人,,;当房间的吊顶高度较高时,应注意冬季空调送出的热风能否到达工作区(-2m高的区域)。
,应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侧送百叶送风口最大送风速度
建筑物类别最大送风速度(m/s)建筑物类别最大送风速度(m/s)
~~6
住宅、~~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