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 3.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 3.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7/13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 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单元、发展与动荡的十年(1956-1965)
第1节:中共八大外交方针的提出。
二课时
1、八大外交方针提出的背景。(50分钟)
1956年召开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划时代的事件,中共中央当时决定,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全国政局稳定,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提前完成,党也初步积累了管理国家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之已经具备了主客观条件,将党的工作转向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八大宣布,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时期已经结束,党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外交必然要随之发生重要的变化。
从1954年起,中国政府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总的策略是扩大和平统一战线。包括:进一步密切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合作;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基础上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求同存异,支持它们在互相对峙的两大阵营之间采取和平中立政策,对周边国家奉行睦邻友好;对于资本主义阵营,则区分实行侵略政策的国家和愿意实现和平的国家,采取分化政策,集中打击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争取国际局势走向缓和。正是因为成功地贯彻了上述政策和策略,中国外交取得很大的发展。
1956年初,苏共召开二十大,开始全面总结、反省斯大林时期的内外政策。由于苏共的反省、反思是以党内突然袭击的方式进行的,苏联党内当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各国党更不可能在不了解情况时,作出明确的评价。当时苏共二十大的决定很快影响到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但直至八大召开时,国际形势仍然处在急剧的变动之中,中共八大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对外交工作的总结,主要地还是根据中国建国以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结束以后的外交实践做出的。
2、八大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50分钟)
八大期间,中共中央提出以下主要观点。关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八大强调:目前的国际形势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有利的。世界局势正在趋向于和缓,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但存在维持世界持久和平的可能性。
关于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共八大指出:中国坚持执行和平政策,主张一切国家之间应和平共处,友好合作,不怕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
中国处理国际事务中的方针是,继续巩固和加强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兄弟友谊,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首先是同我国的近邻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准备新战争的政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的政策。中国支持世界人民的和平运动,支持一切反殖民主义的斗争,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运动。
第2节:中苏关系的发展与衰落
二课时
1、5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的发展(50分钟)
这10年中苏关系几乎与中国外交动荡相伴始终,对中国的内政和外交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到1958年,中苏关系一直是友好和密切的。两国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合作。中苏关系的全面发展一度弥合了双方在历史上的误解和分歧
1954年10月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期间,中苏签署了七个重要文件,其中包括苏军从旅顺口的海军基地撤退,并于1955年5月31日前将该基地交由中国完全支配;以及将1950年和1951年创办的四个中苏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自1955年1月1日起完全交给中国。
赫鲁晓夫在与毛泽东的会谈中,还就国际形势问题与毛泽东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在此后的一段时期里,中国相当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
推动中苏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帮助和支持赫鲁晓夫领导集团渡过了政治难关。苏共中央承认,它以往处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党际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错误的,必须予以纠正。至少在表面上,苏共中央接受了中共领导人一贯倡导的国与国、党与党之间必须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的原则。
1957年11月14日至16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主要是经过中共和苏共的共同努力,会议基本达到了增强国际共运内部的团结和扭转波兰匈牙利事件后的形势的目的。会议一致通过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宣言,中苏关系也因此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中苏分歧的产生及其背景。
主要是分析分歧和矛盾的发生、内容和同盟的衰落。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59年10月北京会晤是中苏关系走向衰落的转折。
(1)1956——1957年中苏的分歧与矛盾,主要围绕国际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展开的,包括苏共20大的影响、波匈事件的影响、莫斯科会议上的分歧的影响,等等。
另一方面八大以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也开始出现波动,在其他一些重大国际事件的影响下,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对各种国际力量对比的估计开始发生变化。首先,50年代中期,亚非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继续向前发展。其次是资本主义阵营的内部矛盾,特别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