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护理论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护理论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oc

上传人:sxlw2018 2018/7/13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护理论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体会
杨昕昕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妇科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术后的384例患者,术前围手术期均予妇科常规护理,术后积极予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384例除2例住院期间因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引起脑梗死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妇科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静脉,是妇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7%-45%[1],逐渐成为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深静脉内的血液粘稠出现异常凝结,使管腔阻塞,静脉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不同程度的深静脉功能不全[2],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血栓脱落极易引发心、肺、脑的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除积极术前评估血栓风险外,术后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患者早日康复有很大帮助。现将我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术后的384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机制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内膜损伤是DVT形成的基本因素[3]。
:造成静脉血流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麻醉后肌肉松弛,血流缓慢(2)术后卧床导致下肢肌肉长期处于松弛状态(3)高龄患者血管弹性差,术后血流缓慢更容易发生[3](4)术后各种原因导致的腹压增加,如用力排便、腹带的使用等,导致血流缓慢。
(1)手术创伤导致血小板凝聚力增强,术后凝血酶原释放,纤维蛋白凝酶的水平升高(2)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自身释放的细胞因子,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液高凝状态[4] (3)术前血容量不足、妊娠及输注库存血也可使血液出现高凝。
静脉内膜损伤妇科手术剥离较大,盆腔静脉壁薄而密集,行深部淋巴结清扫时,更易导致血管内膜损伤。
(DVT)的预防

术前积极评估患者DVT发生风险,完善相关检查,如心脏彩超、双下肢静脉彩超、血脂六项检测、D-二聚体检测,对于考虑肺功能不全患者建议行肺功能检查,充分评估风险,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做好手术宣教。责任护士术前应向病人讲解相关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提高病人警惕性。告知病人围手术期出现一系列不适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强调功能锻炼的意义。对于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指导进食低脂、粗纤维饮食,促进大便通畅。术前护理干预使病人充分了解DVT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警觉,做好自我防护,更加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
术中预防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患者病情,估计大概手术时间。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手术操作时一定要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按压。术中应慎用或不用止血药物,减少使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的风险手术操作同样要选择合适体位,不仅要有利于术者操作,也要兼顾到下肢特别是小腿肌肉的长时间受压[5],防止静脉回流受阻,降低DVT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