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旋律的“平仄”.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旋律的“平仄”.doc

上传人:jiaxidong_01 2015/6/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旋律的“平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旋律的“平仄”
摘要: 节奏犹如人体的脊柱,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学好音乐、唱好歌曲的重要前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措施、钻研教材,整体统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音乐节奏平仄学练温故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离不开节奏。因此,初中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非常重要。在音乐情感的表达中,节奏、韵律通常是与之协调一致的。人的情绪起伏变化、生命活动的节律,在音乐表达中会以欢快、轻松、昂扬、舒缓、沉滞、急促等节奏韵律变化完美体现。所以音乐的节奏与情感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是情感内容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笔者谈谈人教版七、八年级节奏教学中的做法。
一、平与仄――了解节奏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每一首乐曲、每一个音符传递到学生心中,都会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正是由于音乐的这些特点,注定了“多听”是学****音乐的好方法。而节奏作为重要的音乐要素之一,是教学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下列罗列教材中普遍出现的节奏型。

通过小学六年的学****学生已有一定基础,对常见的2/4、3/4、4/4已耳熟能详,课堂中强调在正常规律中每小节第一排为强拍。
2/4,强弱规律为强、弱,总体比较有力,这样的节奏适合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二三四歌》、《婚礼进行曲》等带有行进步伐的曲子,或像《鳟鱼》、《打支山歌过横排》、《老鼠娶亲》、《雨打芭蕉》等较激进的歌曲或乐曲;
3/4,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总体感觉比较柔和,有圆舞曲风格,适合比较柔和抒情的曲子,如《雪绒花》、《大海啊故乡》等。
、前十六后八、切分音节奏、三连音
前八后十六(X XX),八分音符在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在后,听起来是先慢后快的效果。
前十六后八(X X X),两个十六分音符前,八分音符在后,听起来是先快后慢的效果。
这两种节奏型在某种程度上都比较密集型,如《天路》、《无锡景》等。
切分音(X X X/X X X),中间长、两头短,在力度关系中改变原有的强弱规律,中间长音力度较强,这种节奏给人以极近的感觉,如作品《青春舞曲》、《凯皮拉的小火车》等。
三连音,将1拍、2拍或4拍三等分,在乐曲进行时给人以“错位”、不稳定的感觉。如《东方之珠》、《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中出现三连音。

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教材中《长江之歌》、《红河谷》、《我的祖国》、《我们是冠军》、《鹦鹉》等作品均为弱起作品。
在七年级教学中带着学生学****每一次的学****都会带着学生唱谱、划拍子,在八年级中则要求学生自己识别甚至演奏弱起小节。
二、学与练――学****练****节奏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兼作曲家卡尔?奥福主张音乐?动作?语言三者密不可分,称为基础音乐。它们共同的要素即节奏,因此音乐教育应开展节奏教学。下列就简述节奏教学中的一些方式方法。

(1)跟琴、跟音乐划拍子
根据拍子的指挥图示进行打出基础牌子,从划拍子的过程中体会作品的速度、力度、旋律线的变化及作品情绪的变化。
(2)弱起小节练****br/> 弱起节奏的运用在作品中比较多,利用唱念、划拍子相结合,在老师的带动下很快就能掌握。如3/4拍作品,从第三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