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选修课论文(文学作品欣赏).doc

格式:doc   大小:13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选修课论文(文学作品欣赏).doc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18/7/14 文件大小:1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选修课论文(文学作品欣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学作品鉴赏
题目:论苏童小说中的哲学思维_
作者:张展博
班级:水工09
学号:2012040637
2011年 12 月 13 日
论苏童小说中的哲学思维
内容摘要:
苏童的小说在语言、叙事结构和思想层面上都展现了别具一格的先锋意识。这些意识集中地体现了苏童个人的哲学思维。人们在苦难压迫下求取生存却始终挽救不了精神危机,苏童在其中寄寓了关于生存哲学的深刻思想。小说中的人物在与现实的适应中的艰难深刻地揭露了进化论的悖论。苏童在小说中极力渲染环境对人的心灵的深刻影响及“性”与罪恶的关系,展现了心理哲学的思维特色。
关键词:生存哲学进化论悖论精神家园心理哲学泛性论
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
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期激进的实验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
这期间,出现了众多的先锋派作家,像马原、莫言等。苏童的小说也是先锋派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洋溢在苏童小说中的哲学思维尤为显得独特而颇具魅力。
生存哲学与迷茫人生
人一生都在面对生存问题,每个人都渴望生存并获得健康、自由、幸福的人生。人们不断在生活中挣扎,在物质与精神的世界游走。人真的可以获得自己希冀的人生吗?苏童在小说中给予了否定:挣扎的结局是迷茫的结局。
在《妻妾成群》中,颂莲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女大学生,与“五·四”时期大多“新青年”相反,颂莲这个“新女性”却走进了一个旧家庭,她几乎是自觉成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她的干练坚决成为她走向绝望之路的原动力。在这个充满封建意识的家中,颂莲不得不做好适应的心理准备,她有清纯的气质和活泼的性格,却在这个家中不得不积累争风吃醋的经验。为适应环境、求取生存而成为了牺牲品。
在小说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意识:人们拥有了新思想、新的生活方式,却往往在适应现实环境的过程中被现实的洪流所泯灭。相反的,成为了无路可走的人。
另一类生存是逃亡的主题,是由受难的乡村逃亡理想的幸福之地——城市。
在苏童的相关小说中,逃亡首先表现在对固有生活环境的摆脱。在《1934年的逃亡》中,苏童在陈宝年之后,让139个新老竹匠带在祖传的大头竹刀疯狂地逃离故乡涌入城市,一种艰苦而执著的谋生行为随即成了逃亡主题,似乎那城市便是一块威力无比的磁石,将他们呼啦啦地吸入幻想中的光明场……诸如此类的逃亡,虽大都显出几分被动和无奈,但其最终指向无疑是逃亡之后的新的可能和新的希望。对于他们来说,逃亡便是生
——尽管逃亡的结局被证实为近乎宿命的失败。
更深层次的逃亡,则主要表现在对既定生活和既定命运的拒绝、反抗和反征服。它与生活环境的转换与否并没有很直接的关系。《米》中的五龙,其一生也同样在逃亡。他的一生有两次逃亡:小说的开始,他是从洪灾的乡村逃亡到梦中的城市;小说的结尾则是又从萎靡的城市逃亡到心中的故乡。前一次是被动的无奈,但却在拥抱新的可能和新的希望,基本上是摆脱固有生活环境的逃亡模式;而后一次则是积极主动的放弃,显然是一种对既有生活和命运的拒绝、反抗,其本质上则是已成霸主的五龙对城市及现有的城市的否定和厌弃,其意义同样意味深长。
在“逃亡”与“返乡”模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顽强的生存意识。逃是为了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返乡是为了寻觅心中的精神家园。都市是动荡、暴力、纵欲的的罪恶之地,但乡村就真的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