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教案,红军长征.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案,红军长征.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7/17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案,红军长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目:中国近代现代史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红军的长征》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红军长征的胜利和其意义,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险,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和红军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复习提问: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
新课导入:朗诵毛泽东诗歌《七律·长征》
长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壮烈、最惊心动魄、最富有神奇色彩的一页,长征时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有一位美者说:“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那么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发进行远征的?长征中红军有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长征胜利意义又何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长征的背景及其原因
1、“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讲解: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认为中国装备训练,工业基础处于劣势,进行武装必然迅速亡国,并且希望国联主持公道,迫使日本从东北撤军。他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当亡国奴,苟延残喘。在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他的‘不抵抗政策’,强烈地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蒋介石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讲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红军队伍不断迅速壮大,这使国民党惊恐不安,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发动看五次围剿。
背景: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王明,博古已经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中央苏区军队的领导权,由于周恩来、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在1933年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但是“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在革命根据地得到全面贯彻。
失败: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领导人就下了错误的判定,实行冒险主义方针。在受挫以后,又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他们拒绝了毛泽东多次提出的正确主张,这样有可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的希望被断绝,红军奋战一年,伤亡惨重,最后以失败告终第五次反围剿。并且是自己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问:前四次反围剿与第五次反围剿相对比,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根据地军民按照毛泽东制定的军事方针,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
问:我们从前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同结果,来分析一下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看书总结)
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就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长征是一次危险的撤退,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实力。
(板书)主要原因: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剿革命根据地。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根本原因:王明“左”倾错误统治中央。
长征开始
(副板书)路线: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攻占遵义(讲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抢占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越夹金山——陕北会师()——会宁会师()
遵义会议: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由于没有向指战员作政治动员,许多人不明确进军目标,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队伍从八万人锐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