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光行差效应的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15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光行差效应的解释.doc

上传人:wenjiaosuoa 2018/7/19 文件大小:1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光行差效应的解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光行差效应的解释
(1) 光行差效应提出
1725年,英国天文学家布莱德雷发现了恒星的"光行差"现象,,他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直到1728年,他在坐船时受到风向与船航向的相对关系的启发,认识到光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公转共同引起了"光行差",,由于受当时实验环境的局限,科学家们只能以天文方法测定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还不能解决光受传播介质影响的问题,所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始终悬而未决.
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观测遥远的任意一颗恒星,发现在地球轨道的不同位置上,我们用以观察的望远镜方向在一年内有周期性的变化.

b
v
a
太阳
望远镜方向
α’

地球 v
图1
假如星光射来的方向固定,如图1所示,则当地球在位置a时,望远镜需朝下偏一个角度α’; 当地球在位置b时,、b 位置使星光与望远镜方向组成的平面都与地球轨道平面垂直,则α=α’.在一般位置上,,这就是光行差现象.

v
图2
如图2所示,设恒星发出的光以速度c 垂直与地球的轨道平面,则望远镜必须倾斜一个
角,以保证进入望远镜筒口的光经过时间后到达筒底,被我们的眼睛看到,:,在实际观测中,这个最大的α角约等于10-4弧度,刚好等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速度除以光速.
2、实验结果
科学家们认为“以太”和绝对空间参考系是对应的,光相对“以太”的速度是恒定的c .所以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图画:太阳系就是对应于以太静止的参考系,地球在这个以太海洋中以30公里/秒的速度运动,完全没有带动以太.
.
如图:[布喇德雷光行差现象](1728)
a)地球相对与该恒星静止.
b)地球相对与该恒星与恒速率运动.
C)太阳相对于以太是静止的
布喇德雷对天龙座γ星进行了一年的观测得到的结论是::以太完全不被地球所拖拽.
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各次结果
观测者
年份
l
δ计算
δ观测(上限)
比值
麦克尔逊
1881



2
麦克尔逊—莫雷
1887



40
莫雷—米勒
1902—1904



80
米勒
1921



15
米勒
1924



40
米勒(太阳光)
1924



80
托马歇克(恒星光)
1924



15
米勒
1925—1926
32


15
肯尼迪
19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