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肺复苏的一些关键问题及处理
一、概念
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通过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二、心肺复苏的适应症
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脏和呼吸骤停都是心肺复苏的适应症。由于原发性呼吸停止后1分钟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同样,一旦心跳停止1分钟后呼吸也会逐渐停止,往往两者同时并存,故需同时处理。
三、心肺复苏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一)对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要准确、及时。
通过:
喊(“你怎么啦”);
摇(轻摇病人肩部);
看(看肤色、呼吸运动、角膜反射);
摸(摸脉搏、大动脉搏动等);
听(听心音、呼吸音);
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要求在最短时间内(30秒钟以内)做出准确判断,以最快速度(3分钟以内)开始心肺复苏。
理由:
①心跳停止超过4分钟脑皮质神经细胞损害呈不可逆改变;
②心室颤动延迟电除颤1分钟,成功率下降10%;
③心脏骤停中断了全身各脏器的血液灌注及氧的供给,机体的氧的储备在12分钟内即消耗用尽。
(二)抢救措施要全面、到位。
1、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
力度:使胸骨下移4~5cm,最好能触及动脉搏动或血压达60mmHg;
频率:100次/分左右,按压/通气比率为15:2。
2、早期电除颤。
心室颤动占心脏骤停的80%,如果已明确是室颤就应立即行电除颤。若不能明确是否室颤,亦应在心肺复苏5分钟左右时行盲目除颤,以防错过最佳除颤时机。电极板之间的距离要在10cm以上,能量在200J至360J之间。
3、尽快改善通气。一旦呼吸停止,应尽快行气管插管,保证最有效的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