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致橡树
舒婷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1971年开始写诗,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1982年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优秀新诗(诗集)奖。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具有抒情、浪漫、朦胧的女性风格。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
痴情慰藉霹雳
雾蔼流岚虹霓
痴(chī)情慰藉(jiè )
霹雳(pī lì) 雾蔼(ǎi)
流岚(lán) 虹霓(ní)
思考
凌霄花、痴情的鸟儿象征什么?
它们的爱情观是什么?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爱
情观是什么?
“我”——“木棉”的态度是什么呢?
“凌霄花”有什么特点?
诗人对她是什么态度?
“凌霄花”攀援,是一味地攀附,完全依靠橡树;“绝不像”,鄙夷的态度。读的时候这三个字要重读。
“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
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
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
“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