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玩具小狗、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裸瓶),座签,玩具小狗照片(四个面),教具白色长方体盒子(6个面有不同的简单图形)。注:每四名学生为一组,每组学生围坐在课桌四周1-4号。
教学过程:
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
(设计意图:全班齐答,用学生熟悉的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开课氛围,自然而然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这个长方体盒子上,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设计意图:这三个面的准确表达是学生学习观察物体的关键,为了作好这个铺垫,教师用自己自然地向学生表达了这三个面。)
2、拿出玩具小狗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狗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狗。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小组内交流,“我坐在小狗的( )面,我看到了小狗的( )”。
1、原位观察,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小组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狗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小狗,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同时,在观察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汇报自己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观察不同面的小狗图片,判断位置。
1、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给小狗拍照
师:孩子们,老师在干什么呀?(做出拍照的姿势),下面也请你给小狗拍张照。
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狗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每出示到和自己拍的小狗照片相同的时候就站起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从实物的认知过渡到图片的认知,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对比,使学生在辨认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