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辛德勒名单(节选)
托马斯·肯尼利
作者简介
富有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托马斯·肯尼利
托马斯·肯尼利,澳大利亚最成功的当代作家之一,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和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于1982年因《辛德勒方舟》荣获布克奖。他的小说多是从具有轰动效应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获得灵感,常以人类的大灾难为背景,从中又透出正义所带来的希望。控诉纳粹法西斯罪行、讴歌人类正义情感的长篇小说《辛德勒方舟》,11年
后被改拍成电影《辛德勒名单》,使人类在战后深刻反思当年的历史,为打击当时曾经在世界范围内一度甚嚣尘上的为法西斯翻案的思潮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使他自己成为一个广受人们爱戴的作家。书评家对其评价是“他能正视人类制造的能力,同时发现里面所隐藏的希望”。
主要作品有《辛德勒方舟》《吉米·布莱克史密斯的歌声》。
走进背景
托马斯的父亲和父亲的两个兄弟都代表英国参加了二战,父亲从非洲战场邮寄来的东西,给童年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作《辛德勒方舟》与童年的记忆有很大关系。
他在英国的一家箱包店修理自己的旅行箱时,这家店的老板给他详细讲述了辛德勒的故事(这位老板就是被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托马斯由此萌发写作这个故事的念头。此后,他调查了有关情况,采访了包括辛德勒夫人在内的很多当事人,完成了小说《辛德勒方舟》。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将他的作品改编成电影《辛德勒名单》,托马斯的这部小说也随之誉满全球。托马斯表示,斯皮尔伯格对他塑造的辛德勒这个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理解得非常深刻。
知识链接
影片《辛德勒名单》是美国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鸿篇巨制。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滔天罪行,并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19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其严肃的思想性、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个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夯实基础
qínɡ
līn
shàn
tánɡ
sǎnɡ
bīn
lǒnɡ
lónɡ
chónɡ
zhònɡ
二、成语积累
(1)荷枪实弹:扛着枪,子弹上膛,指军队、警察等处于戒备状态。
(2)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3)灭顶之灾:水漫过头顶,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5)白头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6)恻隐之心: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7)鬼使神差: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巧合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