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生识字教学心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更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识字教学在小学生的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识字条件,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呢?我在从教生涯中总结了一下几点经验:
一、培养兴趣,随文识字
学习需要依靠学生的注意力,而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就是“好奇”。好奇可以促使儿童更多的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使他们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点,促使小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汉字。兴趣往往能通过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综合利用,循环往复,回忆再现,快速认、读、拼、写,有很强的兴趣感设计,平时贪玩的孩子就会对快好省的识记汉字,当孩子比同龄人认识的汉字多,记得更牢的时候,就能提早领略阅读的无限乐趣了。
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在上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预习生字。首先,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初读课文。一年级课文内容大多儿歌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容易掌握,很快就能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熟练地阅读课文,并不等于学生就能认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他们往往表现为:课文读得很熟甚至能背诵,但是课文中的生字单个指出来有的却不认识。因此,在学生预习完生字后还有些字不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在的位置,再结合课文的句子认识生字。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生字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很自然地就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识字。
二、引用典故、故事启发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有一次上课时,我就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一位主管造字的老先生认为天下许多事情都坏在女人身上,所以造字时他经常把贬义的字眼跟女人联系起来。老先生认为,心胸狭窄乃女子通病也,于是造出了“嫉”字。还有许多类似的字如“奸、妖”等也是这么造出来的。后来,老先生告老还乡,一才女接任,看到“嫉、奸、妖”这些字,大为不悦,发誓要用女子旁造出最美的褒义字来,于是脱口而出:女子就是好!这就有了“好”字。女主管心潮澎湃:少女,妙也!于是又有了“妙”字。”;汉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例如讲“阔”时,我给他们讲了曹操修花园门的故事。他在看工匠为他修的大门时,在门上写了个“活”字,讲到这儿时,我也把“活”字写在门上,让同学们去猜。等他们想了半天,终于把寻问的目光投向我时,我才解释其意:“门”上写“活”字意为阔,曹操是嫌工匠们修的门太大了。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在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牢牢地掌握住这个生字。生动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掌握了这些字。
三、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汉字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小学生的识字教学亦是如此,学生对学习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识字的方法,逐步养成主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