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
教师承担着庄严神圣的育人使命。长期以来,我市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辛勤耕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此第30个教师节之际,谨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既是对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带头践行和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继续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突出重点,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要关心广大教师,努力帮助解决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为教师服好务。广大教师要自觉崇德修身,正己立人,做到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在此,向全市教师提几点希望。
砥砺思想,追求崇高。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思想就像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在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教师难免受到各种诱惑。对此,广大教师要自醒、自思,自觉、自信,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身就肩负着不同于一般民众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教师要学会理性地分辨与选择文化价值理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与中国梦、教育梦结合起来,自觉地以高尚的思想道德、渊博的学识魅力、充满爱心的人文情怀和奉献意识,引导学生、传导家长、影响社会。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将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尊重常识,守住底线。所谓教育常识,就是关于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曾说:“教育难,难就难在回到常识。”诸如“以生为本”“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等等,都是常识。尊重这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就是要求教师怀有敬畏之心,守住师者底线。如果说崇高师德是教师追求的方向和境界,那么教育常识和基本规范,就是教师立德正己、立德树人的底线。《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等政策文件,已经对师德划出了不可触碰的“红线”。希望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以此为镜,切实规范职业行为,敬业乐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言传身教,知行合一。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其美好心灵的塑造、崇高理想的树立,关键靠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学生来说,都是教育。言语机智幽默、态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