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马关条约》的签订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是( )
     
         
2.“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的“三国”是①英国②德国③法国④俄国⑤美国(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皇帝所写,哀悼的是( )
                       
                   
,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甲午”是指( )
                        
                   
                                                             (荆门市2001年)
,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主要原因是( )
             
             
《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政府官员是( )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中可知,北洋舰队的重要军港建在威海卫和旅顺,主要是因为( )
,易守难攻 ,适宜建军港
,地理位置重要 ,可以拱卫京津地区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黄石市2001年)
(     )
A.《天津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嘉兴舟山台州衢州金华市2002年)
,________和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签订了中日______________。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_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____________;增辟通商口岸。
13.《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一  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余联沅1894年8月26日《疆臣贻误大局沥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2: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3: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