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6
文档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7,904KB   页数:1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ppt课件.ppt

上传人:龙的传人 2018/7/25 文件大小:17.4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第一章医学知识

1、中医对健康的评价:
人体五脏六腑能达到相互的平衡与协调,情智和神智相互平衡,阴阳互补。
2、中医的概念
产生于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特的理论,防病治
病,养生保健的学科。
3、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
①整体观念②恒动观念③辨证论治
4、针灸的简介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简称“砭石”
发展史:砭石→石针→铜针→银针→合金针
针灸的手法:提、插、捏、转、弹、蹦、拉
针灸的感觉:酸、麻、胀、痛
5、电子针灸的简介
电子针灸起源于90年代,以模拟传统针灸的针感,通过数字程序输出各种机械波从而达到传统针灸治病的效果。
6、传统针灸和现代针灸的区别
传统针灸:①操作专业要求高;
②容易交叉感染;
③容易出现晕针、断针的现象。
电子针灸:①操作简单,适应人群广泛;
②作用在皮肤表面,避免交叉感染;
③电子针灸力量持续均匀,渗透力深,面积广泛。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及相互关系:
经—即路径,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纵行于深部。
络—即网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
线; 深浅皆有。
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
经脉
络脉
络脉
络脉
络脉
经脉
络脉
含义
路径
经络系统的主干
网络
经脉的细小分支
循行部位
人体深部
人体浅表
循行路径
固定,多为纵行
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
络脉浮络
十二经筋
孙络

十二经筋
连属部分外连十二皮部

内属五脏六腑
经络系统
三、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1、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手足”表示经络起止点。
2、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二)具体名称
前手太阴肺经
内侧手三阴经中手厥阴心包经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手三阳经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内侧足三阴经中足厥阴肝经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外侧足三阳经中足少阳胆经
后足太阳膀胱经
上肢

下肢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