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风险社会概观中
第一章论财富分配的逻辑和风险分配的逻辑……………………………
第二章风险社会中的知识政策……………………………………………
第二部分社会不平等的个体化:生活形式和传统的消亡
第三章超越身份和阶级?…………………………………………………
第四章“我是我”:性别化空间和家庭内外的冲突……………………
第五章个体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生活境况和生涯模式………………
第六章劳动的解标准化……………………………………………………
第三部分反思性现代化:论科学和政治的普遍化
第七章科学超越了真理和启蒙吗?………………………………………
第八章开放政治
贝克《风险社会》读后感
2010-03-18 15:11:07|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风险社会》这本书终于是看完了,说实在的话这本书读得让人感到很是纠结。作者乌尔里希贝克以他独特的视角阐述了随着现代文明发展起来的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但是他的风社会理论,绝不是消极的悲观主义,相反的是这是他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他称之为第二次现代化反思性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指的的是现代工业文明下的社会)。
风险社会理论主张全面提升人类整体的风险意识,它并不否认人类实践,但强调要重视人类实践的负面后果;它并不否认发展科学技术,但强调要重视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它也不否认发展科学技术,但强调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副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要强调重视社会发展的风险。
什么是风险?风险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它充斥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可能早在人类社会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了。风险不同于危险以及灾难,它是一种对未来的反思,是还没有发生的灾难,但是一旦它发生那造成的危害那将是毁灭的东西。从另一方面来说,风险是一种对未来的反思。只有人们通过文化来理解,这也是贝克把风险称为文明的风险的主要原因。要了解风险我们必须从它产生的根源来了解它。风险的根源是很难弄清楚的一件事情。到底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还是人类社会政治体系导致的,这一直是一件困扰我的事情,看完风险社会之后,我还是没有弄清楚。但当我看了贝克先生写的相关论文之后我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归根结底,我认为风险产生的最终根源就是恐慌政治。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风险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严重和隐蔽,工业社会的统治阶级和利益集团用以维持工业文明的合法性已经逐渐消失,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方法来维持他们统治的合法性,即学者们所说的恐慌政治,虽然贝克先生没有说,他的观点差不多也就是这个。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福利国家的兴起,使阶级也在逐渐消失。人们对笼罩在科技理性上的神圣光环,深信不疑,他们抛弃了对宗教的热诚。认为任何风险都可以通过科技的发展来加以规避,只要技术得当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技术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但由于技术天生就带着风险的基因,用技术来规避风险只能使得风险变得更加严重,使风险变得更加不为人类所察觉,当然了也使整个社会对风险的恐慌越来越深。科学技术一方面提高了人们感知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更多类型的风险,而这二者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相互强化的。如何缓解人类在工业文明中的害怕,如何解决工业文明的合法性受到的质疑?风险可以被认为构造出来,其目的是按照社会各种阶级或利益集团的价值偏好或利益诉求,有意识的掀起社会的恐慌。这样人们就会对工业文明的合法性降低问题不予理睬(和威胁人类生存的风险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统治阶级运用恐慌政治策略的机构或群体往往以真理的代言人面貌出现,站在社会统治秩序一方讲话,通过制造风险和煽动恐慌来凝聚全民义愤,以便顺理成章地使用铁腕手段打击所谓行为偏差的团体。随之而来往往是一些社会性措施或立法措施,使社会大众感到放心,因为有强硬的政府和强有力的领导在管理国家和世界。我们越是想要通过“风险部门”的帮助来开拓未来,它就会越发脱离我们的控制,在世界风险,已经不再可能使风险具体化,这也是风险问题如此“政治化”的原因。一句话,风险是由于工业文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随着科技理性的发展而产生的,而科学理性正是恐慌政治在工业社会中的力量源泉。
什么是风险社会?贝克曾说过:“风险社会从本质上表明自己是个自我批评的社会,不仅是针对个别情况进行批评,而且还在原则上进行自我批评的社会。”从方面讲风险社会是一个反思性的社会,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副作用的一种反思,更加是一种对未来的反思。
介绍完了什么是风险社会以及什么是风险,下面我将粗略的介绍一下贝克先生的代表著《风险社会》。我也只能使粗略的介绍一下,风险社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