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适应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财务管理创新探析.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适应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财务管理创新探析.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6/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适应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财务管理创新探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适应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财务管理创新探析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正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移。作为高职院校的财务部门,只有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大胆创新,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财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1-0069-03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129所,高职高专院校1280所,高职院校数量上已经占据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当前,从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建设转型已成为高职发展的核心任务。
内涵建设是指高职院校在基础硬件设施得以改进的情况下,实施管理与教学改革,在“软实力”上下功夫,提高办学水平、办出特色、形成品牌,使人才培养质量、师资与管理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科研与服务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得以进一步提升[1]。内涵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深入开展财务管理创新工作,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一、内涵建设时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创新的意义
(一)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主要是依据国家、地方法规制度和办学方针,以实现学校办学目标为中心,组织各项财经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其主要包括:机构设置、预算管理、经济政策、财务分析与预测、资金管理等[2]。在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都非常关注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希望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只有进行科学管理,合理确定教育成本,有效统筹办学经费,才能确保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创新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使之更好地为学校内涵建设服务,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规避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的建设规划主要偏重于基础建设、教学仪器等办学条件上,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额资金。而学校发展不可能完全靠自有资金或财政拨款来解决,必须向银行申请贷款。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银行贷款,内部财务风险也伴随产生,高额的贷款及利息会使学校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如何有力地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高职院校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观念滞后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学校经费来源日渐复杂,筹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加上社会办学资金的投入,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不仅资金收入来源复杂,而且产业企业并存[3]。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形势,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受到国家政策、体制的影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与其蓬勃发展的现状相比略显滞后。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有的学校只重视学生交费和财政经费,缺乏资金使用的统筹观念,不注重成本效益分析;有的学校把争取资金支持作为业绩的一部分,或盲目购置办公设备和教学仪器,导致教学成本高、设备使用效率低;有的学校资产管理比较混乱,没有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忽视全面预算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等。滞后的观念导致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要求,不能完成筹集、调度和分配学校资金的任务。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