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真真假假虚实相生.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真真假假虚实相生.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5/7/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真真假假虚实相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真真假假虚实相生
诗词艺术手法鉴赏?第三弹?
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虚与实的结合可以极大地丰富诗词的意象,开拓意境。
【什么是实,什么是虚】
何者为“实”,何者为“虚”?“实”是实景、实境,“虚”则是作者联想、想象出来的景象。具体一点说――
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描写的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之雄景为实,下阕写的“遥想公瑾当年”再现火烧赤壁之史实为虚。
眼前之景为实,未来之景为虚。柳永在《雨霖铃》上阕实写两人分别的场景,而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作者想象中分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自己酒醒梦回,只见********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现实之景为实,想象之景为虚。苏轼在《江城子》上阕写“十年生死”“千里孤坟”,都是实的;下阕写梦中回到故乡,见妻子“小轩窗,正梳妆”,显然是虚景。作者对亡妻怀有极深厚的感情,因而在对方过世十年之后,仍然幻想与其在梦中相遇,一腔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己方角度所写为实,从对方角度所写为虚。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先实写自己漂泊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再虚写“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想象故乡的兄弟在佳节之日“遍插茱萸”的情景。不说自己“独在异乡”的遗憾,反说故乡的兄弟为不能团聚而遗憾,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要判断是否为虚景,有一个比较巧妙的方法。诗词里虚景的出现常常带有语言上的标志,当读到“想”“忆”“遥想”“遥知”“梦回”等词时,就可以留意作者是否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虚实相生的作用】
虚实相生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首先,可以丰富诗词的意象,拓展诗词的意境。借用虚实相生,作者可以纵横古今、思通万里。
其次,虚与实的结合,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感情更加丰富深刻。
第三,虚与实的结合,可以使诗词结构横生曲折,避免平铺直叙。
另外,虚实相生还能深化作品的主题。
比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满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该诗首二句实写橘柚飘香、江风吹雨的情景,点明送别的季节,渲染悲凉的心境;后二句以“忆”字勾勒,从对方角度落笔,代友人言愁,恰是更深一层地写出自己的别愁,令人再三吟咏而余味不尽。
【虚实相生与其他易混淆手法的辨析】
在辨析虚实相生这一手法时,比较容易混淆的是烘托、借景抒情和对比。
●烘托与虚实相生
烘托采用侧面描写,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比如《陌上桑》中,作者没有直接写秦罗敷的美貌,而是从侧面描写旁人见了罗敷的反应,以烘托其美貌。
有人说,烘托事物时,侧面描写是实,要表达的本意是虚,所以,烘托也是虚实相生的一种。这样理解并不准确。
虚实相生的“虚”,是诗词中展现的由作者联想、想象出来的景象;而烘托手法中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的本意,是他留下的空白,需要读者自行想象、揣摩。两种“虚”的内涵指向是不一样的。
●借景抒情与虚实相生
有人说,作者借景抒情时,借的景是实的,抒的情是虚的,所以借景抒情也是虚实相生的一种,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虚实相生的虚景是作者联想、想象出来的,并不存在于眼前;而借景抒情所抒发的,是作者当下的真情实感。
比如杜